
路甬祥院长视察土壤标本馆。

路甬祥院长听取南京土壤所重大项目进展汇报。

路甬祥院长与南京分院各所领导座谈。 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科院秘书长李志刚、基础局局长张杰、资环局局长傅伯杰、产业局局长赵勤、办公厅副主任潘教峰及南京分院院长严寿宁等的陪同下来到南京土壤所视察工作。
28日上午,路甬祥院长一行在南京土壤所首先出席了由南京分院组织召开的中科院在宁地区7个单位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各所领导分别汇报了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南京土壤所党委书记林先贵汇报了自2001年初进入试点后南京土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
路甬祥院长在听取各所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当谈到资源环境领域工作时路院长说,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强调科学发展观和国家需求更加强烈的形势下,资源环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迎来了一个更好发展的良好机遇期。资源环境工作既有认知客观世界的任务,但更要与改造客观世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发展一些关键技术,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技术支持。因此,资源环境工作的价值观不能仅局限于发表文章,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国情,针对以往被忽视或没有充分暴露的问题,遵循科学规律,为国家需求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造福于人类社会,这也是科技界全面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体现。
28日下午,路甬祥院长一行来到南京土壤所视察并听取重大科研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在视察中,路甬祥院长充分肯定了南京土壤所园区改造的成果以及集中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的举措。在新建成的土壤标本馆,路甬祥院长说,现在的标本馆与5年前来看时相比,标本的收藏和展示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我国收藏土壤标本最齐全的标本馆,路甬祥院长希望南京土壤所积极与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系和合作,争取将土壤标本馆办成国家的标本馆,让近6万个宝贵的土壤标本发挥更大的作用。随后,路甬祥院长一行听取了重大项目进展汇报。史学正、骆永明、杨林章先后汇报了由南京土壤所主持目前正在实施的“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2个973项目以及“太湖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的工作进展和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路甬祥院长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不时提问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南京土壤所能够充分利用现在承担的一系列重大项目的优势并争取继续滚动,更广泛地联合国内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摸清我国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演变规律并定期公布,将研究与技术成果推广到全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路甬祥院长等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南京土壤所近期在江苏、浙江开展的我国7000多年前古水稻土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