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竺副院长和康乐局长、韩兴国所长共同栽种一棵杜鹃。

陈竺副院长视察杜鹃园。 4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在院生物局康乐局长、植物所韩兴国所长、成都生物所吴宁常务副所长、都江堰市政协杨国彬副主席等院所和地方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四川省都江堰市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龙池和新观山基地。
陈竺副院长一行视察了杜鹃花回归园区、杜鹃花资源展示区和杜鹃花繁育保护地。华西园主任庄平副研究员在视察现场向陈竺副院长一行介绍并汇报了该园的建园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构想与目标,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陈竺副院长详细询问了该园的创建、规模、收集保存杜鹃花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等情况,并查阅了田间观察记录,充分肯定了华西园17年来在杜鹃花物种收集保存、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陈副院长指出:华西园创建不易,它凝聚着陈明洪等老同志的毕生心血,我们应该继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现有收集的300余种野生杜鹃花种类的基础上,争取将杜鹃花原始物种的收集保存量达到400-450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筹建杜鹃花博物馆。植物所要加大对华西园的支持力度,同时应提高科学院系统对华西园这个科技平台的建设力度和利用率,尤其希望成都生物所积极参与建设和利用,并欢迎系统内外的有关院所和大学利用这一平台。
陈竺副院长认为,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建设要纳入即将启动的科学院第三期创新工程,要将该园作为我院特色植物园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给予考虑,重点支持杜鹃花迁地保护、科研与科普能力的建设,园地建设上应体现地方特色,突出自然、古朴风格。同时,希望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该建设项目予以充分的支持与资金匹配,力争将中国杜鹃园建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最大的杜鹃花物种保护与研究基地,树立特色旅游品牌,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并设想以华西植物园的中国杜鹃园为主要基地,将庐山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和昆明植物园作为网点,建立原始杜鹃花种类收集的网络体系,通过这个保护网络的建设使占全球70-80%的杜鹃花原始种类得到有效的迁地保护,形成我国在原始杜鹃花迁地保护方面的总体优势。
康乐局长建议,华西园可编写一套有关杜鹃园的中英文图册,作为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所对外交流的馈赠礼品。
随后陈副院长等一行还兴致勃勃地在中国杜鹃园内定植了两棵由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精心培育的国家保护植物——蓝果杜鹃作为纪念。当日下午,陈副院长一行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古堰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