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学础院士在武汉物数所作学术报告。 4月4日下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沈学础院士在武汉物数所作了题为Electronic state ,Electron-photon Interaction in Single Quantum Dots; A New Nano-sized Quantum Structures Spectroscopy and Photoelectronics的学术报告,本所科研人员和学生踊跃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沈学础院士主要从事凝聚态光谱和光电子物理研究,他发展了光学补偿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发现了声学局域模;发展了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谱方法,使硅中浅杂质检测灵敏度有数量级的提高;提出和首次实现了带间跃迁、激子跃迁诱发并共振增强调制和回旋共振光谱方法;发展了高压下调制吸收光谱测量方法;对超晶格量子阱、半磁半导体和非晶半导体光谱等作了大量研究。并著有《半导体光学性质》、《半导体光谱与光学性质》等著作。
沈学础院士在报告中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态与声子、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指出当前纳米科学的主要竞争方向和研究对象是量子点、量子线和纳米管等。沈学础院士介绍了他所在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对量子点的研究情况,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由于实验样品制备和观察手段的限制,目前还只是多个量子点的光谱包络,不能清楚的看到每个量子点的光谱。对此他又列举了国外用光泵、核磁共振(NMR)、单脉冲激发等研究的例子。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现象:在加微波信号干扰和样品很纯的条件下,电阻会随外磁场变化振荡并出现零电阻现象。他在报告中表达出我国目前在此方向的研究水平与国外同行还有层次上差距的遗憾。但他同时也特别指出,我国在某些研究方向上也可以达到和国际同步的水平,如在纳米管方面的研究。
这场学术报告让我们了解了半导体光谱与光学性质研究的前沿方向以及我国在研究中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励我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更加努力的投身于科学研究,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