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片新闻
郑兰荪院士在武汉物数所作学术报告(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04-07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物数所学生在报告结束后向郑兰荪教授请教学术问题


    4月4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七楼报告厅,来自厦门大学化学系的郑兰荪院士以《C50Cl10合成与结构》为题,向在座的所内外科研人员和学生们做了一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郑兰荪院士是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曾在美国Rice大学参与了原子团簇科学的开拓性研究。学成归国后,他充分发挥国外所学之长,立足国内条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激光产生和研究原子团簇的工作,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并得到国际同行重视的原子团簇科学研究基地,为推动这一前沿学科在国内的开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报告中,郑兰荪院士首先介绍了C60中12个五元环及20个六元环的组成结构,然后对于他所在的小组对C50Cl10进行研究的工作历程和研究意义作了细致的介绍。

    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实验研究表明小于C60的富勒烯可能是C60碎片,从而具有与C60类似的五元环及六元环的组成结构。但是C50这样的富勒烯有相邻的五元环,特性活泼而不稳定,高纯度的C50Cl10提取难度极大,所以其分子结构一直难以探测和表征。

    郑兰荪院士带领的小组深知该实验所面临的巨大的工作量,同时也深知对C50Cl10的研究中蕴藏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实验之前,实验小组对C50Cl10的合成和提取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研和探索,在其后的几年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提取出100克左右的C50Cl10供实验使用。经厦门大学化学系、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三家联合、通力合作,通过反复的计算和实验,终于用武汉物数所核磁共振的方法绘制出了C50Cl10的核磁共振图谱,并最终确认了C50Cl10的分子结构。该小组与武汉物数所合作完成的关于C50Cl10的研究论文已被世界权威的杂志SCIENCE接受发表。

    这场学术报告让我们系统认识了C50Cl10,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郑兰荪教授注重学科交叉、综合运用高新技术,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领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发现和总结基本规律;善于创新研究方法等科学精神更是这场学术报告传递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