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片新闻
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所七十五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10-22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所七十五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所七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于2003年10月16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马福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气候办公室主任高广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总参气象局副局长王明诚、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范蔚茗、大气科学界的两院院士叶笃正、陶诗言等十余人以及兄弟院所等近百位嘉宾光临会场,与大气所全所在职职工、研究生、离退休职工欢聚一堂,共庆华诞。

    大会在雄壮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乐曲声中拉开序幕。首先王会军同志代表大气物理所致辞。在致辞中他回顾了大气所的光辉里程,介绍了大气所在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就并热情憧憬了大气所辉煌的明天。

    他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是我国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最早的八个研究所之一,首任所长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和地理科学主要创始人竺可桢先生。著名科学家赵九章、顾震潮、叶笃正、陶诗言、曾庆存等曾任所长。通过四分之三个世纪数代科学家的不断奋斗,大气所已成长为一个学科涵盖面广、基础科研设施先进、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国际知名大气科学综合研究单位。近20年来,先后有130多项成果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省部级奖励。特别是近几年来,大气所的高水平论文(SCI收录论文)每年发表约100篇,1999年大气物理研究所英文杂志《大气科学进展》进入国际知名的SCIE检索系统,成为亚洲第3个我国首个进入该系统的杂志,标志着该所的整体科研水平正在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所历来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例如,与美国能源部进行了20年的气候变化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同WMO和TWAS合作共建国际高层次的气候论坛极大地推进了高层学术交流和大气物理研究所青年人才的成长;与挪威合作建立双边5方共同支持的国际气候研究中心大幅度地促进了研究工作的发展;与国际START组织合作建设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研究水平也更扩大了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大气所还历来是我国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领域高级人才的摇篮,国内众多的学术精英都是在大气所学习和工作后成名的,如今大气所有6位中科院院士,还有芬兰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大气所进入创新基地岗位的人员中多半拥有博士学位,而目前再读的研究生总数已经超过了240人,他们中间不断涌现出才俊和精英。今年,德高望重的叶笃正先生荣获了国际气象组织最高奖,集中代表了大气所和我国气象界的杰出成就和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令全所同志更加振奋和自豪。

    他说,大气所取得的每项成就和进步都离不开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怀和指导,离不开各兄弟单位的热情支持与合作。对此,我们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兄弟单位以及国内外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各方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他还讲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并立足国际科学前沿开拓创新是研究所大气科学研究能够不断有重大创新成果的关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研究中心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大气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所的壮大。注重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的培养和使用是大气所能够不断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又一关键。

    多少年来,在大气所有着这样的文化传统,即,民主、平等、宽松、求真、协作、创新,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精心培育起来并由代代大气所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大气物理研究所的英文缩写IAP所代表的“创新(innovation)、协作(Association)和进步(Progress)”精神是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概括。青年学子向往大气所既是仰慕她的辉煌成就,也是热爱她的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科技骨干留恋大气所也是因为优秀文化的巨大磁力;国家和科学院支持大气所也很大程度上缘于她的优秀文化。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学术问题上没有尊卑、长幼之分,只有真伪之别。坚持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戒除浮躁、自满、虚夸、欺骗之良方,也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代代大气所人都在精心培育这样的优秀 文化并不断推动其发扬光大。

    回顾大气物理所75周年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为大气物理所的创立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先辈们,令我们自豪。面对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民族经济和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科学之春的到来,我们又深深感受到到了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既是为了庆祝她诞生75周年,回顾她的辉煌业绩,更是为了激励我们新时期的大气所人,继续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忘我奋斗,使我国大气科学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知识经济时代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最后,他号召全所干部职工在创新、协作、进步的旗帜下,朝着创建国际一流研究所的宏伟目标而奋勇前进。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大气所名誉所长叶笃正、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陶诗言、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作为院士代表发表了讲话。他们非常高兴地回顾了自己所亲历的大气所发展初期的情况,深切缅怀了大气所和中国气象局的创始人竺可桢先生以及为大气所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赵九章先生、顾震潮先生、张宝堃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三位院士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喜讯,他们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也有我们的贡献。三位院士真诚地希望,在这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里,让我们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为中国气象事业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祝愿大气所不断兴旺发达。

    作为嘉宾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马福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气候办公室主任高广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总参气象局副局长王明诚、国家海洋局巢纪平、中国气象学会会长伍荣生、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范蔚茗、南京气象学院院长孙照渤、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院长秦松寿、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段廷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丁仲礼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祝词中,他们高度赞扬了大气所75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回顾了大气所与各单位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希望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支持与协作,衷心祝愿大气所的未来更加美好。

    大气所老中青职工和学生的代表黄美元教授、穆穆教授和顾雷同学分别进行了发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大气所人的美好心声,展望了大气所的美好未来。他们说,经过75年的发展,大气所已长成一棵大树,根深杆粗、枝繁叶茂,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研究所。大气所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大气所人代代出英才,大气所人热爱科学,有献身大气科学的精神;大气所人热爱祖国,有一颗颗报效华夏人民的赤子之心;大气所人具有唯实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大气所人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大气所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又一次证明了:拼搏出碩果,协力可攻关。展望未来,相信大气所能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协作、进步”,培育出更多的科学尖子,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逐步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大气科学研究所。

    有许多上级机关、领导、海内外兄弟单位及个人为大气所七十五华诞题词并发来了贺信、赠送了礼品。大会上宣读了部分题词和贺信,以表达大气物理所全体职工对所有与大气所密切合作、并给予无私帮助和指导的各单位的诚挚的谢意。

    最后,大会进行了表彰活动。75年来,大气物理所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人员,他们刻苦敬业,才学兼备,为大气所的发展和大气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会上表彰的只是90年以后获得国家奖、国际奖、部级一等奖和重要的专业类一等奖以及其他重要奖项的人员,他们是大气物理所众多优秀人员的代表。他们上主席台接受了鲜花并合影留念。会场上掌声雷动,通过对他们的表彰,同时也向所有为大气所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大会始终在热烈而庄重的气氛中进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