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片新闻
中国古生物学家揭开神秘亿年蜻蜓化石之谜(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3-25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揭开亿年蜻蜓化石之谜



亿年蜻蜓化石


    中新网3月21日电 吉林大学博物馆有一块有亿年历史、中国国内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蜻蜓化石。这只原本普通的蜻蜒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近日,中国古生物学家揭开了这只神秘蜻蜓的身世之谜。

    据吉林新文化报报道,这个中国著名的蜻蜓化石是1958年由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张川波教授在辽宁省大城子发现的。由于保存得十分完整,蜻蜓化石一被发现,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目前此类蜻蜓仍然存在,该化石保存的完整性堪称中国之最。

    据报道,据吉林大学博物馆续副馆长介绍说,这只蜻蜓属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类,整个热河生物群是一套含有火山岩的河、湖泊沉积岩。专家们据此推断,包括这只蜻蜒在内的许多生物是被突发性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覆没的。据介绍,该蜻蜓叫朝阳中国蜓,属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类,展开翅膀时宽约11.5厘米,长约8.5厘米,因被火山灰覆没而形成化石,虽然已经过去一亿多年,但这只蜻蜓看上去仍栩栩如生,连翅膀中的纹理和尾后的三根尾刺都清晰可见。

    专家介绍说,当时辽西地区有大量的生物,包括各种鱼类、两栖类(如龟等)、爬行类(如各种类别的恐龙等)、鸟类(如世界著名的中华龙鸟、中国鸟、孔子鸟等)、早期哺乳类动物及大量无脊椎动物……但大约在1.4亿年前的一天,突然发生了强烈的火山爆发,大量的火山灰铺天盖地而来,掩埋了周围的一切生物。这只正在空中飞舞的蜻蜓遇到火山灰后立即死亡。“火山灰导致蜻蜓立即死亡,但没有烧坏它的身体和翅膀。死亡的蜻蜓被压在火山灰下面,与空气完全隔绝,处于一个还原环境,于是亿万年后形成了这个几近完美的蜻蜓化石。”

    (江雪)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