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片新闻
中国体细胞克隆牛泰斗陈大元谈寻找克隆牛基地(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1-29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陈大元在作“成年体细胞克隆牛”完成情况的介绍。


    【编者按】对农业而言,我们关注农业高科技如何转化为财富。不仅关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更关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开发;这些环节都具有现实的含金量。如何为被称作弱质产业的农业寻觅强身健体的良方,就是《财富农科》专栏的宗旨。首篇采写的《寻找克隆牛基地》表露了我们的意图:搭起农业高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中国体细胞克隆牛第一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元教授元旦那天收到了来自山东曹县寄来的一份小礼物:一本印有五头克隆牛宝贝的挂历。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中科院动物所采访陈老,看到了这本挂历,礼物虽轻,陈教授却显得很开心。“这是我们课题组的心血啊。”

    小山村爆大新闻

    1999年,由陈大元教授主持的“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克隆)”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这个项目不仅是有关克隆牛的,还有克隆羊的内容,课题经费四十万,除购买了所需的设备、仪器,所剩经费就不多了。陈大元四处寻找可以合作的养牛基地。当时在科学界对中国是否能做出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尚有争论,在一般百姓眼中,克隆牛则只是遥不可及的谈资。要企业拿出一批很快就能见效益的种牛来作前途未卜的试验,并非易事。第一次,陈教授找到了天津某地,由于受体牛患病而没能做成。转道合肥,又因为某些技术问题而功亏一篑。

    陈大元与曹县的合作出于朋友的偶然介绍。山东曹县五里墩村归一乳业有一批牛可供试验,当地的总畜牧师是原山东农科院从事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的马世援教授。陈擅长胚胎重构,马擅长胚胎移植,两人一拍即合,加上归一乳业董事长王银香的支持,2001年4月,克隆胚胎移植开始进行。此次共培养了600多枚克隆胚,但没有那么多受体牛,最后实际移植了135头,在每头牛的子宫内放了两枚克隆胚。

    克隆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从牛耳朵上取下一小块组织,经体外培养活的成纤维细胞,用其细胞核作为核供体。再从屠宰场取回废弃的母牛卵巢,取出卵母细胞,培养成熟后,去掉其中的核遗传物质,把作为核供体的细胞核放进去,完成核移植,并将其培养成克隆胚,再移到受体牛的子宫。2002年1月18日起,陈大元课题组陆续获得了克隆牛犊14头,现在成活五头。前几天,归一乳业董事长王银香向记者介绍说:“五个小家伙大的已长到六百多斤,小的也有五百多斤。”完全中国国内自主的体细胞克隆牛问世。陈大元教授感慨地说:“要是早知道曹县能与我们合作,1998年我们的克隆牛就可能出来了!”

    此间,远在新疆的金牛集团向中科院动物所曾伸来橄榄枝,希望能够合作成立中国第一个克隆公司。新疆早些时候多次开展克隆牛项目,甚至请过日本专家合作,但一直没有成果。这点引起了陈教授的兴趣,他希望新疆也能诞生出中国自己的克隆牛。去年八月,课题组做了近两百头受体牛,获得了一些怀孕的母牛,今年六月便可见分晓了。

    疑问

    科技最终要服务于人类才是它本身的最高境界。克隆牛的存活,一下子拉近了科学与民众的距离,克隆牛的产业化问题涌入了人们的视野。陈教授目前关心的主要是克隆牛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这个价值非常大,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人为决定繁殖品质最优秀的牛;可以控制性别,需要产奶的就克隆母牛,需要食肉的就克隆肉牛。

    据报称,此类体细胞克隆牛成本仅百元或二三百元,陈教授哈哈一笑,“有的设备一台就上百万,还有专门用的药品、仪器、消耗品,由国家投入的绝大部分经费,还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这些都是不能不算的。我没有算过成本,只能讲相对一些行业的投资,他不算多;我们用的体细胞可以培养出很多备用,用的又是屠宰场废弃的牛卵巢,这项技术一旦成熟,用于大批量生产,相对于花上万美金购买的进口奶牛,也是便宜的了。它的产出要大大超过它的成本。”

    “有人预言五到七年内克隆牛产业化不成问题。什么时候能实现产业化?”记者问。“生命这东西是不可预知的,我只能说若干年之后,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继续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解决产仔率、成活率,现在已经总结了一些独特的经验;我们还要靠国际上的力量,参考别人的技术。所以我们这几年不是单纯地做,是尽可能成批地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做来解决产业化中的问题。”

    “牛奶业在我国是一个亟待发展的‘白色产业’。现在国内年产奶三到五千公斤的奶牛都养着,要赶上国外优质奶牛年产奶一万二千公斤,如果按照传统的育种方式改造我国奶牛,需要十几年时间。”陈大元教授表示,尽管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尚持谨慎态度,但是克隆牛与转基因生物并不一样。动物自然繁殖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克隆动物是用体细胞代替精子,并没有改变动物基因。他个人认为,克隆动物及其制品绝对安全。

    虽然他目前的课题方向是克隆奶牛,但他也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如同构建、移植克隆胚胎一样构建一条产学研的产业链。2002年底,陈大元教授在曹县的重要搭档马世援辞去了归一乳业总畜牧师之职。马世援教授与归一的渊源很长,他在归一主持过多个国家、省级科研项目,退休后担任归一总畜牧师。克隆牛成功后,他一直在琢磨克隆胚工厂化生产的事儿。

    “但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的。”陈大元教授表示仍会关心曹县的五个克隆牛犊。

    元月,陈、马两教授相约外出,去现寻找更好的合作伙伴。

    人物介绍——陈大元

    陈大元,师从童第周教授和张致一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受精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1984年他从美国IOWA大学医学院回国后,长期从事受精机制研究、显微受精和动物克隆研究。目前担任国家科技部“克隆大熊猫研究”攀登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异种克隆大熊猫研究”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课题主持人、“异种克隆中线粒体命运研究”与“‘治疗性克隆’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课题的负责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