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本立院士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中山报告会上作报告。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中山报告会现场(贺贤土院士在作报告)。

沈保根副秘书长介绍"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12月16日下午,在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由中国科学院等六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进行了第二场报告会,该报告会由中山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是继12月9日在北京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巡讲活动开幕式和首场报告会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举办的又一场大型报告会。
在沈保根副秘书长介绍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的背景和意义后,贺贤土院士和黄本立院士向1500多位中山市的公务员、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师生分别作了题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核武器事业”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历史与现实”的主题报告。
贺贤土院士回顾了我国科技人员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核武器科技领域重大突破的历史,用生动的事例向青年学生和地方干部宣讲我国老一辈科技专家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大无畏气概,用详实的历史资料证明高科技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意义,鼓舞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传统,投身科技事业,为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黄本立院士通过中外历史上多位科学家的事例,描述了科学家的人格和精神世界,让公众从心理上走近科学,走近科学家,并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阐明科技人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对于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两位院士精心准备,报告中将丰富多彩的事例与极具视觉效果的多媒体图片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受到热烈欢迎。听众普遍反映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教育和熏陶,这样的巡讲活动对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