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行星上将被“播种”下原始形式的生命,看这些基础生命经过数千万年的沧桑变迁后会发展成什么形式。 电脑模拟外星生命演进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 ASA )计划在电脑上创造数百个“人工合成行星”,代表在遥远的星系内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这些存在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星球将严格按照科学原理塑造,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无法预料的,没人能确定最后完成的遥远世界的模样,这正是该计划的关键所在。
探索另类生命形式
NASA虚拟行星实验室启动不久,全部行星系统的建造需要5年时间。整个计划起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NASA计划在10年之后发射名叫“类地行星搜索者”的飞行器,到太阳系外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并寻找生命存在的线索,可是,研究者对于具体该寻找什么东西却没有多少线索。
如果明天就发射“搜索者”,科学家们只能根据地球上生命的形式编写软件,这意味着飞行器只能识别类似地球生物的生命形式。但是在广阔的宇宙中,完全可能存在人类无法预测的生命形式和活动,它们可能产生科学家想像不到的大气信号,而人类的搜索器可能对它们视而不见。
模拟行星沧桑变迁
模拟行星上将被“播种”下原始形式的生命,看这些基础生命经过数千万年的沧桑变迁后会发展成什么形式。其中一颗行星将以数十亿年前地球的模样为原型,再散播以地球上存在却已经处于微弱势力的微生物。
开列大气光谱可能性清单
虚拟实验室将创造一份可能的光谱清单,代表各种生命形式组合在其栖息的行星大气层造成的光学信号。这些结果将与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也许还包括它们的卫星)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检测虚拟模式的准确性,随时加以改善。
整个计划基于一个重要前提——即在宇宙中,几种简单的原料就可能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比如地球和金星,科学家猜测,最初两颗星球可能都散布着数量相近的水和有机物混合体——vola tile (所谓不稳定飘浮物)。然而,地球最终成为“被海洋覆盖的绿洲”,金星却变成“沙漠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