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詹琰:用童稚的视角观察世界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08-22 【字号: 小  中  大   

  上一年级的儿子受班里同学影响开始养蚕,一个多月后养在鞋盒子里的蚕变成了蛾子,其中一只连飞带爬地翻越鞋盒,落在了阳台上。在我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却引发了儿子一连串的问题:“蚕们会不会认为宇宙就是鞋盒子?那只飞出去见过世面的蚕发现世界不同会不会吓一跳?我们人类会不会也是什么其他生物饲养的宠物?”。

  孩子童真的问题让我惊异不已,被世事的繁琐蒙蔽了双眼的我,早已不再敏锐地思考人生、世界、宗教等本源问题。

  想起毕加索说过:“我十四岁时画的就和拉斐尔一样好,却用了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这个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是当代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世界艺术史中的瑰宝,他所创造的奇特的视觉世界,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的艺术家。

  自透视发现以来,画布上的空间都是有三个维度的纵深、凝滞的瞬间,立体主义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解构了这种实在的、有具体位置的空间。以往观者对事物的全面观察,需要鱼贯地一个一个面地观看。比如,看到前面的同时,往往我们看不到物体的后面;看到左面时,往往看不到右面,在观察的过程中,观者需要不断地移动位置才能全面看视。立体主义所建构的空间是将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甚至上面和下面全部表现在同一个平面中,观察者无需移动,物体的所有面都展现在眼前,这可以说是整个艺术世界中最富有震撼力的变革之一。

  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作,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更加明显的是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对毕加索及他奇特的视觉世界,以往的学者们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过解读——传统美术史的解读,从文化的立场、从人类的立场解读,甚至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解读,但鲜有人思考过这种奇特的视觉世界与他一直追求的像孩子一样画画之间的联系。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

  毕加索小时候常常会有意识地画出螺旋状的物体。这种螺旋形也许正是毕加索用童稚的眼光看到的视觉世界,光线螺旋形照射下的物像与成年人眼里的物像完全不同。美术史中从此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看视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艺术家。换一种童稚的视角看待世界,并把它表现出来,这也许就是毕加索一生追求的像孩子一样画画的真谛。

  凡是创新的艺术创造,都会探究到实在的本质。立体主义的几何化空间方式在伟人辈出的20世纪初,改变了人们看视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曾被欢呼为艺术领域内最伟大的胜利,他结束了用单一视角表现空间的模式,为后代的艺术家看待自然、描绘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这一切都是从改变视角开始。从童稚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可能会非常不同。

  也许我的儿子将来不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我希望他那童稚的视角和纯真的心灵,永远不要被世事所磨灭。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莫斯科国立工艺美术大学博士)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