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项“聚变材料研究用小型高通量高能氘铍中子源关键问题”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召开。科技部指定专家、中科院有关部门领导、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各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等40余人参加会议。
研究所肖国青在启动会上致辞。他表示,近代物理所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第一次参加ITER计划专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研究所将积极配合专项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科技部指定项目专家、北京科技大学万发荣教授在讲话中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以及对项目的要求,并提出了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项目首席科学家及3个课题负责人围绕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案、经费预算以及项目组织情况进行了报告,与会专家就其技术路线合理性和项目技术指标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同意项目启动。
专家委员会组长沈文庆院士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聚变材料研究是保证ITER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目前国际上正在全力攻关,但还没有很好的用于ITER材料研究的高能高通量中子源。该项目采用固体流化颗粒靶,通过D-Be反应产生中子是一个创新性工作,相比国际主流聚变材料用中子源具有投资小、易实现等优点,若能有所突破,将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建议项目组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及时了解该领域前沿动态,不断优化、完善项目指标,以符合ITER材料研究的应用。
会后,专家们现场考察了有关实验室。

会议现场

现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