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以国发〔2013〕45号文发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1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财政部预算司司长许宏才应邀介绍了《规划》的相关情况。《规划》是我国首次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发布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是国家全面部署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行动纲领。
该《规划》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第一技术支撑单位,以该所张文忠研究员为组长,助理研究员王岱、余建辉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在规划顶层设计、资源型城市界定、综合分类、问题甄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参与了规划的起草工作。
《规划》首次在全国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以“五位一体”总布局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在重视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强调社会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资源传承、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战略布局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规划》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明确了开发秩序约束机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利益分配共享机制、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五项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有利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资源型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
《规划》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发展的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把全国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导向。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张文忠研究员应邀在CCTV4对《规划》进行现场解读,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同时发布了地理资源所陆大道院士和张文忠研究员关于《规划》的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