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组织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7位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组对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进行了国际评估。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院副秘书长潘教峰、院发展规划局、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相关负责人以及院评估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出席评估工作会。
在10月17日的评估现场会议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代表研究所作了“一三五”进展的总体报告,随后,“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重大突破项目团队、20世纪中国科技史研究方向团队、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项目团队的研究人员分别就各自的学术方向和研究领域的方案及其实施进展、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团队、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等作了汇报,并与评估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会议结束后,评估专家参观了综合实验室、图书馆以及研究室和研究中心。
10月18日,评估专家分别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研究员、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代表座谈。专家们与科研人员尤其是研究员们在研究领域的拓展、科研布局、项目组织的机制、人才的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对青年科研人员在职业生涯、项目申请、经费使用、生活条件、国际交流、团队科研合作等方面作了详细了解,就研究生的课程开设、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和住宿条件、国外留学和就业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谈。
在听取报告、讨论、实地考察和座谈的基础上,结合内容丰富的评估材料,专家组进行了认真评议和详细讨论,形成了评估意见。专家组认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处于科技史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地位,其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合理的。在中国科技史领域,自然科学史所有国际一流的专家,在若干研究方向取得了国际上最出色的重大突破和成果。同时,专家组也对研究所的科研队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图书馆等设施和支撑条件、总体发展潜力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将在1个月内向中国科学院正式提交书面的国际评估报告。

评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