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8月14日,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组织的“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暑期行”活动来到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带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科技日报、中国日报、新京报、中华儿女、新浪网、中国网、中国科学报记者一行20余人走进中科院部分驻疆野外台站。
记者团走进世界海拔最低植物园——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听取了副站长张道远研究员关于植物园的建园历史、科研成果及未来植物园的规划。记者团成员了解到,吐鲁番植物园建园40多年来,已经栽培荒漠植物近700种,科技贡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建优良固沙植物引种驯化与生物保育技术,建成中国国内最完整的优良固沙植物种质资源基地;二是创建沙生乔灌草种大面积防风固沙造林技术体系,筛选出适于吐鲁番地区、南疆地区极端干旱、高温、多风沙条件下繁殖生存的优良固沙植物;三是开展新疆沙漠化防治措施研究,建立中国首个沙漠化防治样板林;四是开展重要植物抗逆机理研究及基因的深度发掘与利用。
在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记者团聆听了阜康站副站长周宏飞研究员的科研报告,深入沙漠腹地北沙窝,攀上高达18米的瞭望铁塔,深入了解这个研究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天然实验室,感受中亚干旱区完整的垂直带谱——高山冰雪,亚高山草甸,中山森林,低山丘陵、草原,平原荒漠和绿洲的特点。
在克拉玛依盐生植物实验基地,记者团成员一行了解了新疆生地所与克拉玛依区在农业和农村领域、与新疆油田公司在油田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合作项目,感受到新疆生地所在为地方经济、科技、生态等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
在天山积雪雪崩站,记者团成员听取了积雪站站长李兰海研究员关于积雪站工作的汇报。并同驻站科技工作者、研究生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科学研究。感受青年科技人员的价值观,感受他们的朝气蓬勃,他们对科学的崇尚和对艰苦环境的漠视。
周德进指出此次活动旨在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管理效能。增进媒体对中科院驻疆野外台站以及长期驻疆科技工作者的了解。

参观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张道远研究员介绍戟叶鹅绒藤的特性

周宏飞研究员介绍阜康站的基本情况

阜康站硕士研究生在试验地浇水

媒体记者采访阜康站博士研究生

田长彦研究员在克拉玛依农业示范基地介绍盐生植物的特性

李兰海研究员介绍积雪站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