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1日,由周忠和院士主持的973项目“四亿年以来中国陆地生物群演变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中期总结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和古脊椎所等单位的70余名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根据科技部《关于973计划2011-2012年立项项目中期评估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系统总结项目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向专家组汇报中期工作总结;检查评议任务书落实情况,研讨后三年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总结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调整方案,具体部署下一步工作。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钱庆利博士介绍了中期评估的具体要求和过程,对项目已取得的喜人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项目组成员通过本次会议着实有效的交流,凝练成果和目标,为后三年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处长张鸿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柴育成分别对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希望。
各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汇报了课题整体完成情况、重要进展和亮点、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调整方案等情况。每个课题选取两个突出成果,由骨干成员代表向专家组汇报具体研究成果。项目专家组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就项目的总体进展、关键科学问题、调整方案等展开热烈讨论,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8月11日上午,首席科学家周忠和院士召集项目专家组召开第二次专家组会议。与会专家就项目总体目标、课题设置、研究内容和目标等问题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对项目前两年的完成情况进行评议打分,为后三年的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闭幕仪式上,戎嘉余院士代表专家组做总结发言。专家组认为项目取得成绩十分突出,队伍整齐、门类多样、野外扎实、资料丰富、文章优质;并提出三点希望:希望项目组成员站在更高的角度,充分发挥古生物学的独特优势,在探讨生物对全球环境及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机制上做出特殊贡献;希望保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态势,并拓宽领域交叉范围,将现代过程、数字模拟、深海钻探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手段引入项目;希望继续保持干劲,凝练目标,团结一致,将中国的古生物学研究推向世界前沿,进而提出有创造性的中国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