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报道
中科院成为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全球中心节点协调机构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05-04 【字号: 小  中  大   

    应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iBOL)首席科学家、加拿大安大略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Paul Herbert的邀请,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张知彬研究员、昆明动物所所长张亚平院士、动物所黄大卫研究员、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研究员和微生物所所长助理马俊才研究员组成的中科院代表团,于2008年4月26日至5月2日应邀参加了加拿大生命条形码网络科学会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访问了加拿大安大略基因组研究基金会、安大略研究与创新部和圭尔夫大学等。访问取得了丰硕成果。

    访问期间,代表团与iBOL官员就iBOL和中国生命条形码计划的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与讨论,并就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下一步的发展和中国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形成了重要的共识。中科院相关成员单位与iBOL牵头单位安大略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及其资助机构安大略基因组研究基金会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中科院应邀代表中国作为iBOL四个中心节点之一,与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具有相同的地位。中国作为中心节点,主要负责领导亚洲生命条形码计划的实施,并为亚洲其它区域节点或国家节点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与合作机会。iBOL同意在中国设立其数据镜像节点,镜像节点包括iBOL所有对外共享数据和利用中国生物资源产生的各种数据。作为发起国,加拿大方面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计划在今年10月份派出高级别的代表团到中国访问,以进一步推动生命条形码计划在中国的启动和实施。并与生命条形码联盟(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主席Scott Miller博士原则商定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生命条形码区域会议,以协助推动中国生命条形码计划的实施。

    据悉,随著贸易全球化的推进、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类可持续发展对理解和认识生物多样性的要求日益迫切,物种的快速鉴定及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需求。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Paul Herbert于2003年提出了DNA条形码的概念,并随后发起了iBOL计划。DNA条形码计划提出了基于基因片段鉴定生物物种的标准及其实施框架。DNA条形码不仅是传统物种鉴定的强有力补充,更由于它采用数字化形式,使样本鉴定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突破了对经验的过渡依赖,并可利用有机体的残片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形成易于利用的应用系统。DNA条形码技术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监测、了解以及利用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在生命科学、法医学、流行病学、以及医药、食品质量控制等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iBOL作为一个新的、国际性的大科学计划,无疑将产生重大的科学影响和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

    iBOL依照加拿大基因组基金会的国际合作计划的框架而建立,第一期目标是5年内取得代表着50万个物种的5百万号标本的DNA条形码纪录。除致力于建立条形码序列参照文库外,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还将建立序列文库、信息学工具以及使DNA条形码成为全球性生命科学体系关键构件所需的技术。

    iBOL项目预期在2009年1月正式启动。该项目在运作期间将欢迎增补的新成员参与。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