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学》
科学家发明流感疫苗皮肤“补丁”
本周的《自然—材料学》报道了一种用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疫苗“补丁”,可以应用于皮肤上,将DNA疫苗简单地输送入人体。
Darrell Irvine, Paula Hammond等人发现将微型针头与聚电解质多层技术结合,可增强DNA疫苗的投递效果。这与利用生物试剂实现的DNA联合投递达到的效果一样,都能提高细胞中核酸的摄入量。这种“补丁”的聚合物微型针头被用于皮肤上,将加载疫苗的可生物降解聚电解质薄膜植入皮肤表层。与皮肤接触的那层聚合物在应用过程中会发生溶解,使得微型针头能快速方便地被移除。被植入的薄膜则释放DNA与免疫刺激RNA到皮肤内,这一释放过程的持续时间是可调节的,可从数天到数周。
这种采用微型针头的多层技术所引发的免疫反应能大大超过DNA疫苗的直接注射。此外,这种含有微型针头的补丁可在室温干燥环境下储存数周之久,而不会失去活性。由于其不需要冷藏技术且内嵌的生物试剂在长时间内能保持活性,因此,这种疫苗补丁很适合于全球范围的输送。
《自然—神经科学》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与慢波睡眠丧失有关
老年人在睡眠中的大脑电波下降预示着其记忆力的减退,这是本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论。这项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睡眠给老年人记忆带来的好处不如年轻人那样多,并为帮助促进老年人记忆维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介入方法。
质量好的睡眠被认为有助增强人的记忆。从年轻人身上获得的证据表明,非快速眼动相睡眠(又称慢波睡眠)与睡眠中记忆的巩固程度有关联。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记忆力会变差,而老化又与大脑中部分对慢波产生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的恶化有关。Matthew Walker等人让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看一组单词,然后让他们分别在看完之后马上回忆以及经过一夜睡眠后再回忆。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记忆要远差于年轻人,而且老年人的内侧前额叶皮层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脑物质丢失现象——内侧前额叶皮层对于睡眠中的慢波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内侧前额叶皮层中与年龄相关的灰质丢失预示着老年人慢波睡眠的丧失,而这种慢波睡眠的丢失反过来意味着记忆力随年龄逐渐下降。
《自然—材料学》
新工艺提高钼合金强度和韧性
本周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介绍了一种可提高钼合金强度和韧性的制备加工工艺。以钼为基体的合金在高强度、高热导性和稳定性为关键因素的高性能应用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比如热交换器、抗腐蚀储存罐以及核反应堆。
钼合金是一种耐火合金,具有很好的抗热抗磨损性能,坚硬但是比较脆,能抵抗一定压力,但在高压下容易发生形变。Sun Jun,En Ma等人研究出了一套加工方法,可以改进合金的纳米结构,该纳米结构由超细的亚微米颗粒组成,而颗粒内部均匀分布着纳米粒子氧化物。他们发现钼合金的韧性有很大提高——在室温条件下,合金能够承受高达40%的塑性形变,此外,其强度也有所增加,合金的其他性能也超过了传统方法制造的钼合金。
研究人员注意到,该工艺很容易运用于工业生产,实现钼合金在低温下的批量加工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