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06-05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材料学》

一种信号强度与检测浓度成反比的新型传感器

本月出版的《自然—材料学》介绍了一种检测信号强度与被检测分子浓度成反比的生物传感器。有了这种传感器,前列腺特异抗原这种生物标记物在血清中的检测所需最低浓度可以降至现有超敏感设备的最低检测浓度的十分之一。

就传统的传感器而言,被检测物浓度越大,所产生的信号强度越大,所以对于浓度非常低的目标分子来说,其被检测难度也很大。Molly Stevens等人设计出一种信号产生机制,使得信号强度与检测浓度成反比例。他们用纳米“金星”作为等离子传感器,用葡萄糖氧化酶(GOx)来控制银纳米晶体的结晶速率。在GOx浓度低的时候,低结晶速率会导致银以同样形态在纳米“金星”表面生长、镀膜,使其局部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出一个强信号。而低浓度的GOx则使得信号变弱,因为快速结晶速率会导致银纳米晶体在溶液中形成,于是沉积在纳米“金星”上的银便减少了。

由于GOx可依附于抗体之中,因此该纳米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酶联免疫测定中抗原的极低浓度。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该纳米传感器对其他蛋白干扰有很好的抗干扰效果。

《自然—地球科学》

格陵兰冰川过去10年消退速度加快

本月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格陵兰岛东南部靠海冰川在过去十年的消退速度超过了上世纪30年代,而内陆冰川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由于这两个时期的大气和海洋温度类似,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冰川对于气候变暖的敏感度有所变化。

Anders Bjork等人将格陵兰岛东南部海滨在1932年至1933年间以及二战期间的大气监测数据进行组合比较,试图找出该区域在过去80年里的变化。他们发现,在上世纪30年代和过去十年这两个时期内,整体而言,冰川的消退程度是相同的。不过,不同类型冰川对于气候变暖存在不同反应。

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作者Benjamin Smith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格陵兰冰川)过去十年的这种消退是冰盖面对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一种典型反应”。

《自然—化学生物学》

科学家发现细胞凋亡通路激活新机制

本月出版的《自然—化学生物学》报道了一种通过新机制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的化合物。

由BcL-2蛋白家族所构成的复杂蛋白间互作网络既能抑制也能促使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取决于其中各种不同蛋白的激活状态。在癌细胞群中,各种蛋白构成的激活平衡被打破,从而促使癌细胞存活。因而针对该蛋白家族的一些抗癌研究很大程度上着眼于抑制其中那些会促进细胞存活的蛋白活动。研究发现,其中一种被称为Bax的蛋白就足够具有激活细胞凋亡通路的能力。

Loren Walensky等人发现,一种名为BAM7的小分子可以通过触发Bax蛋白中的构象变化,有选择地激活细胞,促使细胞凋亡。因为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能表达Bax,所以该发现能否有效应用于抗癌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BAM7的发现以及其作为Bax的选择性激活物这一特点,意味着一种杀死癌细胞的新方法的诞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