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发布时间:2012-04-18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神经科学》焦虑情绪与大脑前扣带皮层有关

本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猴子大脑前扣带皮层(pACC)的电流刺激会增加消极决策的概率,但服用抗焦虑药物可阻碍这种影响。pACC已被认为与人焦虑症和抑郁症有关,这项研究揭示了它是如何导致病理学行为的。

Graybiel等人提供两种奖励给猴子选择,其中较大的奖励伴随着对猴子的眼睛不停地吹气,较小的奖励则没有。结果发现,当猴子在选择大小两种奖励时,其大脑内各有一些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这两组细胞几乎混杂在一起,但在猴子选择小奖励的时候,pACC的某一块区域中会有更多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如果对这些细胞进行电流刺激的话,猴子将更有可能选择小奖励,但这时让猴子服用抗焦虑药物的话,电流刺激的作用将受到阻碍。

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人通常在面对成本效益交易时,具有选择障碍。该研究结果意味着,pACC在对决策过程中消极和焦虑情绪的控制调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自然—方法学》让皮肤细胞更高效转化为神经细胞

科学家在本周《自然—方法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一种新方法,可极大地改进出生后人体纤维原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的效率。

通过使用转基因手段让细胞呈现转录因子混合表达的方法,纤维原细胞这种成熟的人体皮肤细胞可以被直接转化为神经细胞。作为再生医学中一种神经学疾病建模的手段,该方法对研究神经发育具有很好的潜在作用。但其缺点是低效,由此获得转化的细胞比例小。Oliver Brüstle等人从新生儿与幼童身上提取人体纤维原细胞,并混入一种能影响活体内神经细胞产生的分子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加入两种转录因子的组合物,接着神经细胞转化率提高了15倍以上。

通过此方法获得的神经细胞在细胞类型方面的基因表达和功能均正常。此外,初步研究结果认为该方法也可能增加成体人体纤维原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的效率,从而使得年龄相关性疾病的细胞建模也成为可能。

《自然—地球科学》海洋球石藻通过进化适应海洋酸化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最重要的海洋钙化有机体,海洋球石藻可通过自身进化以应对海洋酸化,发表在本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报告得出上述结论。

海水酸化,由海洋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所引起,可严重损害海洋钙化有机体。到目前为止,有关海水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都聚焦在个体生命周期内的生理应答上,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进化的潜在可能。

在一系列实验中,Thorsten Reusch和同事将海洋球石藻暴露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中,在海洋球石藻经过约500次无性繁殖后,他们对其在海水酸化条件下的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虽然在海水酸化条件下,所有的藻类生存状态都变差,但与对照条件的藻类相比,处于高浓度二氧化碳条件的那一些藻类却表现出更高的生长速率以及钙化物质的部分复原。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同步进化能有助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维持海洋微生物的功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