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王丹红 发布时间:2010-11-09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生物技术》

窥视人体胚胎的发育

研究人员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报告说,通过视频时差显微技术分析人类胚胎,可以清楚地窥见到人类胚胎的发育。这一新成果有望通过选择性地将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帮助再生临床医学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的成功植入率。

Renee Reijo Pera和同事合作,通过记录受精后几天体外受精胚胎的情况,寻找可以让他们预测2天大的胚胎是否能发育成5天或6天大胚胎的可视线索,在结构生物学家那里,这种线索被称为胚泡。他们发现,有高度可能性发育到胚泡阶段的胚胎应满足三个关键条件:第一是细胞质分裂,这个细胞分裂的阶段大约持续0~33分钟;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有丝分裂之间有7.8~14.3个小时的间隔,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有丝分裂之间有0~5.8小时的间隔。他们还发现,在单个胚胎中的个体细胞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有些细胞含有更多来自母体的转录物,另外一些细胞则有活跃的胚胎基因表达。

如果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体外受精胚胎植入项目,那么这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方法增加胚胎植入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受孕率。

《自然—纳米技术》

将DNA折叠剪切成纳米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如今,研究人员创建出一个纳米莫比乌斯带,这种可用于制造全新分子设备的结构是折叠DNA分子的自组装,并且通过DNA链长度的剪切可变换成各种形状。

莫比乌斯带可以用一个纸带旋转半圈再把两端粘上后,轻易制作出来。DNA折纸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DNA自组装方法,利用这种技术,Hao Yan、Yan Liu和同事创建了一个纳米莫比乌斯带,他们将这种改进版的DNA折纸术称为“DNA 剪纸术”。这种新方法可用于组装拥有不同功能材料的特殊纳米结构,如可吸附在特定位点的金属纳米颗粒。

《自然—方法学》

光遗传学抵达心脏

研究人员发现,光线可刺激经遗传工程改造的心脏细胞,这些细胞也能让心脏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刺激,这将有助于正常心脏功能的研究,并有可能打开一扇新门:在啮齿动物的研究中用光作为心脏起搏器。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方法学》期刊上。

光遗传学是一种已经建立的方法,它借助于来自微组织的已遗传编码的光敏感蛋白质,通过光来控制细胞行为。蓝光脉冲能打开正离子光敏感通道ChR2,当这种通道在受激细胞的表面表达时,还能激发电子信号的传递。过度表达ChR2的神经细胞是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工具,因为它们能选择性地被激活。Philipp Sasse和同事将ChR2的用途拓展到身体中其他的受激细胞,如心脏细胞。

他们在小鼠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了ChR2,并在试验盘和转基因小鼠体内用光线精确地刺激这些细胞的生长。光脉冲促进了电流在心脏细胞中的定位和持续时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