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技术》: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新希望
在疾病模式小鼠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新方法,新成果发表在3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尽管还需要深入的研究以确定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人类婴儿,但脊髓肌肉专家们仍将之视为治疗这种疾病的新希望。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是发生在婴儿身上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因神经细胞中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功能的减少所致,会出现进展性的肌肉弱化和早期死亡。Brian Kaspar和同事曾经指出,将一种经基因工程特别改造、并携带有某种特定基因的细菌注入新生小鼠的血液中,这种基因就能进入小鼠的脊髓运动神经细胞中。现在,通过与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专家Arthur Burghes合作,Kaspar小组利用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将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注入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小鼠的体内。如果没有得到治疗,这种小鼠会在出生后大约15天内死亡,以前的实验性治疗能将它们的存活期增加45天。如今,新的基因治疗法让它们的存活期超过了250天,而且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基因功能。
作为评估这种方法是否可移植到人类婴儿身上的第一步,作者将携带一种荧光受体基因的转基因细菌注入新生的猕猴体内,发现荧光基因被成功送入脊髓运动神经细胞中,并由此推测这种方法适合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可能也适用于人类。
《自然—免疫学》:变异免疫细胞的悲剧结局
在3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期刊上,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没有持续免疫反应的新型变异小鼠——“Elektra”小鼠。
“Elektra”小鼠是一种特别的变异小鼠,会因细菌和病毒感染而死亡。这种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正常发育,在遇到感染源时也会被激活,然而,与正常小鼠的免疫细胞不同,这种小鼠的免疫细胞在被激活后不久很快就会死亡。结果是,“Elektra”小鼠患的是免疫缺乏症,会因感染而死亡。
在“Elektra”小鼠体内,Bruce Beutler和同事发现,一种Schlafen-2基因的变异应对小鼠免疫缺乏负责。目前还不知道,由Schlafen-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免疫力被激活后是否会存活。
《自然—化学生物学》:让糖链黏附到蛋白质上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将糖粘到蛋白质上,新成果发表在3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化学生物学》期刊上。因为这种特别的糖—蛋白质结合体是控制病毒附感染的关键,也与多种疾病如肌肉萎缩症等有关,所以,新成果在生物药学和糖蛋白质研究中有直接的现实应用。
与哺乳类动物的细胞相比,用细菌细胞生产大量想得到的蛋白质更为容易。然而,像糖蛋白质这样的蛋白质需要粘贴上一根糖链才能全面行使其功能。能粘到细菌细胞所生产的蛋白质上的糖与黏附到哺乳类动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的糖有很大差异,从而限制了这些细菌细胞培养液用于培养自然哺乳类动物糖蛋白质的范围。
现在,Lai-Xi Wang,Markus Aebi和同事合作,研制了一种包含空肠弯曲菌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在哺乳类动物的糖蛋白质中,这些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共同作用,产生了糖链。尽管在细胞培养液的糖链上还有一些不必要的糖,但利用实验室已有的技术可以轻松地将这些多余的糖取掉,再放置上所需要的东西。
在未来的生物学研究或药理学研究中,这种组合性方法可用于大量培育正确修饰过的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