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纳米技术》
只含4个分子的纳米超导电线
在4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只含4个分子的纳米超导电线,新工作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超导性和与之相关的材料。
当超导体被冷却到一定温度时,电流就会无损失地从其中通过,这就是为什么部分研究人员试图做更长的超导电线。然而,另外一些研究人员则努力做更小的超导结构,以便能更好地研究这些材料。
Saw-Wai Hla和同事合作,将4个名为荷电移迁盐的分子放入银表面,然后用隧道扫描显微镜观察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分子岛和分子链。在绝对零度附近10度左右的区域里,他们发现了超导体的一个经典特征——超导能隙——存在的证据。这个能隙的大小取决于分子链的长度,在4个分子构成的分子链中仍然可看到这个能隙。
《自然—医学》
多发性硬化症的针对性治疗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主要方法是β干扰素,但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如今,研究人员发现,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效率取决于这种疾病所包含的免疫细胞类型,新成果发表在4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期刊上,这有可能表明,接受β干扰素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应事先鉴别出其疾病所包含的免疫细胞类型。
作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主要方法,β干扰素并不总是有效果,科学家们也不清楚治疗失败的原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是多发性硬化症的一种动物实验模式。通过研究这种实验模式小鼠,Lawrence Steinman和同事发现,β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取决于疾病所包含的免疫细胞类型。如果这种疾病是由一种名为TH1细胞的免疫系统助手所导致,那么β干扰素治疗就有效;但是,如果这种疾病是由另外一种免疫系统助手TH17细胞所导致,那么β干扰素治疗就会让疾病更加严重。关键的问题是,研究小组发现,对β干扰素治疗没有反应的患者的疾病程度更严重,而且与有反应者比较,这种患者的体内有更高水平的IL-17F,这是一种由TH17生产的分子。
这些结果表明,也许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应该鉴别出其疾病所包含的免疫细胞类型,这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意义。
《自然—生物技术》
用反义RNA对付乳腺癌扩散
在乳腺癌模式实验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预防乳腺癌细胞扩散的新治疗方法,新成果发表在4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尽管在用于人类治疗前,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新方法提供了一个验证原则,即有一天这种方法将会被证明有益于乳腺癌的治疗。
癌细胞转移是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有几个因素阻碍了继发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进展。其中一个问题是,科学家们目前还不清楚与癌症侵入和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因此缺乏治疗靶标。最近,他们将目标集中到一种名为小RNAs的核酸分子,这种分子在正常细胞中控制着基因的表达,但它在疾病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部分小RNAs是转移形成的关键因素。此外,科学家们也提出,一种经过修饰、可以沉默小RNAs的反义RNA可以作为摧毁小RNA的特定分子靶标。
Robert Weinberg和同事合作,指出了用反义RNA治疗癌症转移的可行性。通过静脉注射反义RNA抑制转移前体小RNA,他们阻止了小鼠体内侵略性乳腺癌细胞的新转移。他们的反义RNA治疗不能阻止原发性肿瘤的生长或已经转移的癌细胞,但能将新形成的转移数量减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