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纵览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02-24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遗传学》

寻找抗疟药抗性的根源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是一种导致疟疾的寄生虫,如今,科学家们发现,发生在这种寄生虫体内的遗传变异与抗疟药抗性的形成有关,新成果发表在2月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新研究为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研究和抗疟药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遗传基因工具。

每年,世界上大约有3000万至5000万人会罹患疟疾,近100万人因此死亡。这种疾病是由疟原虫寄生虫所导致,并由一种疟蚊传播。在四种类型的疟原虫中,恶性疟原虫最为致命。在这种疾病流行的绝大多数区域,恶性疟原虫身上所形成的抗疟药抗性会导致抗疟药失效。有报告指出,恶性疟原虫会导致所有的抗疟药失效。

有一种泛基因组研究是以寻找与抗疟药抗性有关的基因变异为目的,但因为技术上的挑战,这种研究受到阻碍。现在,Xin-zhuanSu和同事合作,在分别采集自亚洲、非洲、美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185种恶性疟原虫的身上,测试了7种不同的抗疟药。他们鉴别出了与抗疟药抗性有关的几种候选基因。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了解这些基因参与抗药性形成的机理。

《自然—地球科学》

火山爆发与古代海洋缺氧事件

大约在9450万年前,地球上的海洋发生了一起大范围的缺氧事件,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这一事件是由火山爆发所释放出的硫磺所触发,新成果发表在2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

这一事件被称为是“海洋缺氧事件”,利用在这一事件中沉积的海洋沉积物,MatthewHurtgen和研究人员发现,原来在基底中低水平的硫磺在事件发生之初突然急剧升高。硫磺是有机物循环所必需的组分,可使下沉浮游生物的躯体得以分解。研究小组推测,一旦获得更多的硫磺,就能触发一系列的反应:被分解的有机物所释放出的营养物会让更多的有机物在海面生长;当这些有机物的躯体下沉时,它们也能很快被分解,这一过程会快速消耗许多氧气。只有当氧的缺乏导致黄铁矿生长并因此消耗过剩的硫磺时,这条生物链的运行才会被终止。

最有可能供应硫磺的是高温火山的爆发,在这一时间段里,确实有火山爆发的记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