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02-22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材料学》

新型太阳能电池只需要1%的材料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柔性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相比,这种电池只需要1%的材料,新成果发表在2月在线出版的《自然—材料学》期刊上。与其他许多柔性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不同,新设计实现了光能的高效转化,电池可能利用来自汽车遮阳篷顶的光,也可取自放置衣服的设备上所采集的光。

为了既能实现光的高效转化,也能以最小成本使用半导体材料,HarryAtwater和同事在他们的设备中使用了一种微米尺度的硅棒。进来的光线在这些设备的硅棒中被多次反弹,直至被吸收。为了确保光线被有效引导,研究人员将小型氧化铝纳米颗粒反射镜放在硅棒之间,结果85%的光线被吸收了。

《自然—遗传学》

变异与痴呆症

额颞叶变性(FTLD)通常会导致痴呆症,如今,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普通的遗传变异与额颞叶前性有关,新成果发表在2月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

额颞叶变性表现为大脑特定领域里的进展性退化,并伴随进展性的行为和语言的缺失。50%的被诊断为这种疾病的患者都有特定的FTLD—TDP,其特征为TDP—43蛋白质的神经元堆积。

VanDeerlin和同事对近600位曾患该病的尸体进行了FTLD—TDP分析,确证了TDP—43堆积的神经病理学证据。科学家们发现,染色体7p21上的一种普通遗传变异与FTLD—TDP风险的增加有关。

《自然—神经科学》

多发性硬化症的新祸根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退化性疾病,发病时髓脂质慢性形成斑状损坏,遍及大脑和脊髓或两处同时出现,干扰神经通路并导致肌肉无力、协调性丧失以及语言和视力障碍。如今,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一种意想不到的机制,实验性化学价铜破坏了髓磷脂,新成果发表在2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

嗜中性粒细胞是白血细胞的一种特别类型。研究人员指出,价铜诱导嗜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杀死了构成髓磷脂的少突细胞。这些血细胞可以成为研制多发性硬化药物的新靶标。

髓磷脂是一种包含着一些神经轴突和神经纤维的白色油脂物质,主要由脂质和脂蛋白组成,是一种重要的神经束绝缘体。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对髓磷脂的攻击。然而,科学家们认为,多发性硬化症最严重的损害是因自体免疫和毒理机制的共同作用所导致。

RichardRansohoff和同事报告说,价铜并不会杀死缺乏CXCR2的小鼠的少突细胞,CXCR2是一种炎症促进肽受体。根据在正常小鼠和缺失CXCR2小鼠之间进行的一系列骨髓移植实验,研究人员证实,如果价铜对少突细胞产生毒性,条件是CXCR2必须出现在血液细胞而不是脑细胞中。去除嗜中性粒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只让CXCR2出现在正常小鼠血细胞中,这些小鼠能抵御价铜的毒性效应。

价铜本身与人类的多发性硬化症没有关系,但其他的实验性毒素可能激发出类似的细胞机制。如果是这样,那么也许可以探讨以嗜中性粒细胞为靶标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方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