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1月28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01-29 【字号: 小  中  大   

1月28日《自然》杂志封面

细菌VKOR的X-射线晶体结构被确定

哺乳动物维他命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催化维他命K苯二酚的生成,这是维他命K循环中的决定性一步,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现在,VKOR的一个细菌同源分子的X-射线晶体结构已被确定。该结构所反映的VKOR存在于跟其氧化还原伙伴(一个与硫氧还原蛋白相似的区域)形成的一个复合物中,它相应于电子转移的抑制状态。这个发现为VKOR利用来自新合成的蛋白还原苯醌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机制。这项工作可帮助解释VKOR发生的突变何以能够引起对“华法令”(或称“华法林”)的抵抗力,后者是通过抑制VKOR发挥作用的普遍使用的抗凝血剂。

让血液系统保持年轻

间接证据表明,在衰老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功能衰退受来自微环境或干细胞小环境的信号的影响,但一直没有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证据。现在,用小鼠所作的一项研究证实,干细胞支撑环境中的细胞所发生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的确能够引起造血干细胞丧失功能。小环境细胞跟年龄相关的缺陷,是通过暴露于一个年轻的循环系统、或通过对保守型长寿调控因子的中和来系统性地调控和逆转的,该保守型长寿调控因子即骨髓微环境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所以,衰老动物血液中的相关因子是通过局部小环境细胞来诱导干细胞与年龄相关的破坏的。

两类超新星的差别

独立工作的两个小组报告了对来自看起来普通的Ibc-型和Ic-型超新星的轻度相对论外流的观测结果。Soderberg等人探测到来自Ibc-型超新星SN 2009bb的明亮射电辐射,它表示可能存在一个0.85倍光速的膨胀速度;同时还有一个非常低的能量,与附近伽马射线暴的射电余辉的能量相仿。Paragi等人观测到来自Ic-型超新星SN2007gr的喷发物之一小部分的轻度相对论膨胀(为光速的0.6倍或更大)。这些发现与一个长期未能得到回答的问题有关系:什么使得少部分超新星爆炸以相对论速度喷发物质、产生一颗大质量恒星爆炸特有的伽马射线暴。Soderberg等人得出的结论是,Ibc-型超新星只有约1%含有“中央引擎”;Kouveliotou等人则认为,大部分或全部Ic-型超新星产生轻度相对论喷射流,但因为它们只占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所以它们非常难以探测到。

断开碳-碳键的新途径

将来自石油的原料转化成有用化学物质经常需要将碳-氢键或碳-碳键在受控条件下断开。关于通过向金属中心以氧化方式添加碳-氢键来达到这一目的的例子有很多,但以类似方式来转化碳-碳键的例子却很少。Aaron Sattler和Gerard Parkin发现,利用一个钨中心及一个不寻常的配体的形成,可以将一个强碳-碳键断开。这个发现提出一个可能性:可以为同样任务开发很多具有合适配体的其他金属中心,从而为将原料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学物质提供新途径。

Y-染色体在迅速演化

随着黑猩猩Y-染色体雄性特定区域的测序完成,现在已有可能将其与人类Y-染色体序列进行对比,了解关于人类Y-染色体最近演化的更多情况。两个序列在结构上和基因含量上显著不同,它表明过去600万年存在着迅速演化。这一发现与以下常见观点相悖:Y-染色体是基本上静态的结构,只通过基因丢失非常慢地演化。相反,革新和重塑在人类和黑猩猩Y-染色体的演化中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巨大分歧的可能原因包括基因“搭便车”效应、物种特定的交配行为以及Y-染色体在精子生成中所起的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