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01-14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方法学》

可视化蛋白质组学

低温电子断层扫描术(cryo-ET)是一种最近才开始应用于探索生物体内部,尤其是细胞内结构的仪器,它将三维成像技术和保持完整细胞结构的样品制备方法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在接近真实状态下高分辨率地观察大分子结构的目的。cryo- ET的出现使许多细胞内部精细结构如细胞器(细胞骨架、核孔复合体、核糖体等)得到了更为详细的阐明,从而为生命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同时cryo- ET也正在逐渐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必要工具之一。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确定出致病性钩端螺旋菌的蛋白质复合体数量和位置,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方法学》期刊上。

绘制出细胞内蛋白质复合体的位置并确定其组分的方法,有助于深入认识这种复合体在整个生物学系统中的机制和功能。在给定的时间和样品丰富的条件下,量化质谱分析法能鉴别出样品的有哪些蛋白质,但质谱仪不是可视化技术。与之相反,cryo- ET则适合于可视化定位亚细胞结构。该技术将三维成像技术和保持完整细胞结构的样品制备方法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在接近真实状态下高分辨率地观察大分子结构的目的。在一个名为模板匹配的过程中,通过将低温电子X线断层扫描信号与其他参考结构相比较,就可定位出细胞中的蛋白质复合体的位置。然而,这种技术的普适化过程却遇到了实质性的限制,因为模板匹配方法出现伪真实配对的几率很高。

通过将两种方法合并,Ruedi Aebersold和同事提高了蛋白质复合体的可视化水平。首先,他们用质谱仪选择和确定适合于模板匹配的蛋白质复合的数量,然后,再用低温电子X射线断 层扫描技术绘制出这些复合体的定位。为了避免伪真实匹配,他们还研制出一种统计方法来评估配对,并从错误中选择出真正的正确配对,因此能在不同数量级的样品中,绘制出钩端螺旋菌中9种不同蛋白质的位置。

尽管目前这种方法仅适合于非常细小的有机物如钩端螺旋菌,也只能在样品量相对丰富的样品中探测出蛋白质,然而,低温电子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拓宽这种可视化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应用。

《自然—神经科学》

复杂学习与大脑白质

白质是大脑神经元细胞体连接区中的白色物质。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包括视觉和运动过程在内的复杂任务学习过程会导致大脑中白质的变化,如戏法和魔术的训练。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

大脑中的灰质主要是由神经元组成的细胞体构成,而白质则是由这些神经元细胞体彼此联接的突触构成。尽管以前的工作已经报告,大脑中的灰质会在人们学习戏法或魔术时发生变化,但新研究首次表明,与此同时,大脑白质联接区也发生了相当的变化。

为了测试在学习新技能时大脑白质是否发生变化的想法,Jan Scholz和同事让受试者从事6周的戏法学习,并在接受学习前后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受试者大脑的顶叶部发生了变化,而这个部分与视觉和运动功能相关。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与训练相关的灰质发生了变化,其中部分变化的发生位点与白质发生变化的位点相同。他们推测,训练不仅影响了神经细胞体,而且还影响到它们之间的联接。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四周,这两种变化的图像仍然明显地存在,表明这些 变化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然而,还没有证据表明灰质变化幅度与白质变化幅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由此推测,它们的变化过程可能彼此独立。

《自然—遗传学》

与血细胞性状相关的变化

4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报道说,34个新的遗传位点与血细胞性状特征有关。新发现提供了有关遗传位点影响血细胞性状的新认识。

为了帮助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临床中普遍需要测试血细胞的数目和容量。Nicole Soranzo和Santhi Ganesh与同事合作,对近5万名受试者的血液进行了测试。同时,他们的研究还报告了25个与临床血液特征相关的遗传位点,包括血色素的水平,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与容量等。

Beben Benyamin、John Chambers和Jaspal Kooner与同事合作,分别独立证实了基因TMPRSS6与血小板水平有关,Soranzo和Ganesh也证实了这一相关性。因为以前的研究显 示,TMPRSS6中的缺陷与铁难融性贫血和铁不足性贫血有关,新发现则表明,TMPRSS6参与了普通人体内的铁离子水平控制。

《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

SARS双重攻击核糖体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如今,科学家们发现,SARS病毒对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进行了双重攻击,新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期刊上。这种对宿主目标机制的认识 有助于开发出治疗SARS的新方法。

生命的转录过程就是将核糖体复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并将它们录制到信使RNA上,再 由RNA生产出蛋白质。许多病毒会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转录机制,并利用宿主自身的机制来生产病毒蛋白质。SARS冠状病毒蛋白质nsp1就是利用这种机制 来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生产。Shinji Makino和同事现在提出,SARS冠状病毒蛋白质nsp1既能修改宿主用于转录的信息,也能修改核糖体本身。这表明,SARS对宿主的转录机制实施了叉型的双重攻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