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9月28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10-08 【字号: 小  中  大   


    早期波利尼西亚的长距离旅行

    研究人员用元素分析的方法将太平洋中一个珊瑚环礁上发现的木工工具与几千公里远的夏威夷群岛联系起来。这一发现支持了这样的理论:早在欧洲影响出现之前,太平洋岛屿之间就存在着长距离海上交通网,可追溯到至少1000年前。口述历史中有岛上居民利用风向用独木舟从夏威夷到大溪地岛(Tahiti)以及遥远的土阿莫土群岛(Tuamotu Archipelago)航行的描述,距离相当于跨越西欧。Kenneth D. Collerson和Marshall I. Weisler检测了在土阿莫土群岛的珊瑚环礁上发现的19个玄武岩锛子中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分,这是一种像锄头的伐木工具。其中18个锛子的玄武岩的组分表明它们来自该地区的5个火山群岛,但是有一个锛子是用来自夏威夷的卡和和拉威岛的夏威夷岩制造的,卡和和拉威岛距环礁约4000公里。Ben Finney在一篇研究评述中写道,类似的化学研究可能支持更多的波利尼西亚远距离旅行的故事。

    史前基因组的窗口——毛干DNA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测序了来自13只西伯利亚的长毛猛犸象毛干的DNA,他们的工作可能使研究许多博物馆收藏的别的动物的基因组成为可能,其中有些样品的收藏年代有几百年了。古老的DNA在毛发中能比较好地保存下来,而且在寒冷的地方相对容易找到,但是比较容易被污染。M. Thomas Gilbert和同事现在报告说,毛干可能成为比骨骼更好的细胞线粒体DNA的来源。这些研究人员用名为“合成测序”的方法测出了13只长毛猛犸象线粒体的基因组,其中包括著名的长毛猛犸象亚当,亚当是1799年被发现的,200多年来一直保存在室温下。文章作者写道,这些发现“也许使我们能为达尔文、洪堡和林奈的收藏增加分子遗传的数据”。

    危害苹果的蛾子 能抵抗害虫控制病毒

    一项新研究报告说,在欧洲危及苹果和其他作物的蛾子对一种广泛使用的生物害虫控制方法已经形成了抵抗力。Sabine Asser-Kaiser和同事在德国南部的有机苹果园中记录到了这个趋势,并揭示了抵抗力基因是如何在蛾子种群中扩散的。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200万到300万公顷的作物被喷洒杆状病毒,该病毒不影响作物,但能杀死几种农业和森林害虫。人们通常认为害虫不能像它们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抵抗力那样产生对杆状病毒的抵抗力。但是,本文作者现在揭示抵抗力通过蛾子的两个性别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在危害没熟小苹果的蠹蛾中很快地扩散。作者说,这种抵抗力的相对快地出现能用3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解释:首先,该基因是性连锁的;第二,它在低病毒浓度时呈显性,而高病毒浓度时呈隐性;最后,杆状病毒趋向于遗传同质。

    新基因图谱揭示人类多样性

    一种新的基因图谱技术识别出人类基因组中有许多DNA翻转、重组、拷贝或删除的地方,意味着人的遗传多样性比过去认为的要高。科学家用这种被称为Paired End Mapping的方法在两个不同民族背景女性的基因组中发现了1300多处与过去测序的欧洲基因组比不同的“结构变异”。Jan Korbel和同事说,实际上,结构变异也许比单个字母突变能更好地解释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研究人员找到的这些变异的大约16%可能影响遗传功能,图谱可能为这些变异是如何产生的提供线索。

    (郝炘/译,详细内容见www.science.com)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