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今后可能不再需要妇女捐献卵母细胞
本期Nature上一篇论文纠正了克隆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所作的第一批核转移实验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动物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系生成需要将体细胞核转移进一个受精的减数分裂卵母细胞中。现在,Egli等人通过利用小鼠细胞所作的一系列实验证明,重新编程活动在受精之后还在合子(受精卵)中继续进行。这一发现对于我们了解核重新编程和克隆动物的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实验结果还表明,科学研究中实际上可以不用让妇女捐献卵母细胞,因为那些进行人工授精的诊所放弃的受精卵或胚胎卵裂球也许就可以作为合适的接受细胞来生成定制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本期封面所示为染色体向受精卵中的转移,是在染色体转移后所发生的第一次有丝分裂之后的情形。
基因关联的陷阱
分析最近发表的很多基因关联研究结果,我们不由思考:为什么文献中有很多误判和有疑问的基因型—表现型关联?由“国家癌症研究所”和“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成立的一个工作组一直在寻求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什么构成一个基因型—表现型关联的重复?他们所获得的初步结果发表在这一期的Nature杂志上,同时也介绍了关于报告最初及重复研究的最佳实践的指导方针。但显然,有时需要一系列研究来证实基因型—表现型的关联。
提高核磁共振灵敏度的新方法
核磁共振(NMR)是以一种非入侵性方式探测液体和固体结构和动态的最强大和最多能的方法之一。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其内在的极差的灵敏性使得它不适合探测非常小的样本。现在有了MACS——“magic angle coil spinning”——后,情况变得完全不同。这种新技术利用感应耦合来帮助探测脉冲的无线传输和NMR信号的无线接收。这又可以让NMR探测器线圈和样本一起非常快地旋转,使得NMR测量能够以非常高的灵敏度进行。该方法可以将来自有机粉末和生物组织的小样本的信号放大一个数量级,在高通过量化学和生物医学分析中将会特别有用。
大西洋飓风频率回归正常
大西洋上的大型飓风的发生频率自1995年以来显著增加,但仍然不清楚这是由于全球变暖还是自然变化。探讨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是,考虑过去飓风发生频率的变化,但对大西洋飓风活动的可靠观测只有几十年时间。Nyberg等人利用来自似乎能够反映影响飓风活动的两个主要参数——风的垂直剪切作用和海洋表面温度——珊瑚和海洋沉积芯来重建自1730年以来大西洋上大型飓风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与过去270年相比,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飓风频率异常地低,1995年以来飓风频率的增加代表着向“正常”飓风活动的一种回归。这些趋势似乎与风的剪切作用有关,但什么引起这一参数的变化仍然不确定。
干细胞功能与衰老
两个小组在本期Nature上报告了一个重要的关于衰老的假设的机制——由于DNA损伤修复缺陷而造成的维持组织平衡的能力下降。Nijnik等人发现,由于非同源端接通道的DNA修复功能失常,DNA损伤会在体内的生理条件下在干细胞中累积,导致成年干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耗尽。Rossi等人发现了在3种不同的基因组维护缺陷情况下与年龄相关的干细胞功能的下降。
海洋板块通过地幔循环的性质和时间
地球的火山和地震活动能够反映其活跃的内部的情况以及表面海洋板块通过地幔进行的循环的情况,但我们对这一过程的性质和时间尺度却不是很了解。为了帮助确定这种深层循环的程度,Turner等人分析了来自亚速尔群岛的玄武岩中的氧、铌、硼和锇同位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一材料中有一些来自已经不含熔融物和流体的岩石圈地幔,其年龄至少25亿年,而亚速尔群岛其他地方的玄武岩被认为含有年龄大约有30亿年的富含熔融物的玄武岩成分。似乎两种成分都可能来自一个太古代海洋板块,该板块潜没并留在了深层,直到热浮力在大约30亿年后使它上升到亚速尔群岛下面。
西尼罗河病毒使北美一些鸟类数量急剧下降
北美腹地人们最熟悉的一些鸟类,包括冠蓝鸦、知更鸟、蓝知更鸟和鹪鹩,在过去30年因感染西尼罗河病毒而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该病毒在美国第一次见诸报道的暴发是在纽约市地区,发生在1999年,可能是由一只感染了该病毒的鸟或蚊子进入该地区造成的。对繁育鸟群所作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该事件造成的损失要比人们曾经预料的大得多——大到足以引起人们对该事件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表示担忧。这项工作反映了一个入侵病原体对本地野生动物能够产生的潜在的毁灭性影响, 也让我们看到了野生动物贸易的潜在危险。
(田天/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