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6月9日美国《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06-15 【字号: 小  中  大   

像人手一样敏感的传感器

一种新型的传感器朝着给机器人以具有人敏感触觉的手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这个装置的触觉灵敏度比得上人的手指,应该能用于下一代的微创手术。这个由Vivek Maheshwari和Ravi Saraf设计的 “电致发光” 的薄膜响应外力而发光,发出的光由一个特制的照相机捕获。为了演示这个薄膜如何工作,文章作者把一个一美分硬币按在装置上,传感器形成的图案有足够的细节能看出硬币上林肯总统服装的皱纹。(在此之前,把触觉传感器做成超过毫米的尺度是一个大难题。)该薄膜是由被介电膜分开的交替的金与半导电的镉—硫纳米粒子层组成的。在偏压大于8伏时,给膜施加压力增强层之间的电子隧道效应,产生与压力成正比的电致发光响应。

双语大脑中的语言转换

说多于一种语言的人在不同语言之间流畅地交换时用的是同一个大脑回路,新研究显示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Jenny Crinion和同事报告说,当一个双语言的人转换语言时,大脑中叫“左尾状”的控制中心将语言处理回路调节到不同的模式。他们研究了双语言的人听两个语言的一对单词时的大脑活动,这对单词有类似或不同的意思。结果显示,当一对单词在意思或语言上无关时,左尾状的活动增加。这个大脑区域能够监视语言的刺激,并根据语言的不同转换处理的方法。为了支持他们的结论,作者发现了一例左尾状受损的能讲三种语言的病例,这位患者懂她知道的三个语言的词汇,但是在说话时不由自主地从一种语言换到另一种语言。

早期免疫应答是

抵抗SIV的关键

新研究指出,接种了抗SIV疫苗的猴子比没有接种的猴子对病毒有更强的免疫应答而且存活的时间更长,这也许给研究HIV疫苗带来一些线索。Norman Letvin 和同事给猴子接种一种抗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 疫苗,导致T细胞的强免疫应答。过去用HIV和SIV做的研究提出,感染后的强T细胞应答能降低病毒水平,从而减慢感染的进程。接种了疫苗的猴子在感染850天之后,仍具有高的存活率。重要的是,猴子存活时间的延长很可能是最初更强的T细胞应答以及重要的“中心记忆”T细胞保存的结果,研究人员说,两者对考虑未来HIV疫苗来说都可能很重要。

回到一个更暖的世界

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使我们的行星变暖,地球上的气候在不远的将来将是什么样呢?一个猜测是也许气候会像距今500万到300万年前早上新世的温暖期。那个时期全球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很多,而其他决定气候的因素比如太阳光强度和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与现在的类似。在本期这篇综述文章中,Alexey Fedorov和同事讨论了早上新世气候,从而帮助了解我们目前的变暖趋势。早上新世的温暖气候表现在北半球没有冰架,而且太平洋中大概有一个永久的厄尔尼诺效应。研究人员说,当代的类似变化可能会恢复这些暖气候条件。

HIV检测在中国

据联合国和中国官员估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约有840000人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世界各地的专家们担心这个估计偏低,他们警告说到2010年,中国可能会有1000万人被HIV感染。为了控制这个流行病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地鼓励高危人群做HIV检测,而且把HIV检测作为监狱等公共机构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日常程序。正如吴尊友和同事在本期《政策论坛》中指出的,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受到国际社会的一些批评,但是中国公共健康官员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未受感染的人群,也能为被感染的人群提供医疗和社会服务。

(郝炘编译,详细内容见www.science.com)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