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专题:爱琴考古研究获进展
部分地因为一棵被火山爆发而活埋的橄榄树的发现,多年来有关爱琴晚青铜时期年代的争议也许很快能得到解决。公元前2000年前后,有几个主要文化在爱琴海附近发展,后来这些文化成为古代近东和埃及贸易与文化的一部分。考古学家曾靠分析这些地方发现的文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它们在不同时间段连接起来。比如,对古希腊文明有重要影响的克里特岛新宫殿文化,与埃及的新王朝时期有时间上的连接。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来自这些地点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表明,爱琴的新宫殿和其他时期,包括希腊本土的井墓时期和塞浦路斯重要的新沿海地点高度发展的时期,可能要早些。
在此之前,放射性碳数据中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这个地区的年表有争议。Sturt Manning和同事现在描述了大量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其结果跨越了300年的时间,这些数据表明一个更老的爱琴年表。帮助解决这个谜的一个关键发现是找到了一个如今属于希腊的岛上被该时期火山爆发活埋的一棵树。这次火山爆发产生了“古爱琴的庞培”,火山灰扩散到该地区不少的地方,为年代测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点。在一篇相关的简报中,Walter Friedrich和同事描述了这棵树的发现及其年代的测定,为火山爆发本身提供了直接和准确的年代。他们得出的结果与Manning小组的年表相符。这两篇文章使爱琴的记录提早了约100年。这意味着克里特岛新宫殿文化以及希腊和塞浦路斯那个时期的文化与埃及的第二中间时期看来是同时的,而不是在埃及新王朝之后。
抗疟疾的野生蚊子
科学家在野生蚊子身上发现了一个天然的抗疟疾的基因线索,这也许能用于新的疟疾控制战略。有些野生蚊子在吸食了人类被疟疾原虫感染的血液后,将疟疾传染给他人。一项新研究提出,许多野生蚊子对疟疾原虫具有基因抵抗力,它们能杀死被感染血液中的寄生虫而不传播这些原虫。当野生蚊子吸食了来自马里人的被疟疾原虫天然感染的血液后,这些蚊子位于其名为“抵抗岛”的一小段染色体的基因保护蚊子不受疟疾原虫的感染。这个“抵抗岛”上的一个蚊子基因与植物和脊椎动物识别病原体的基因类似,而且似乎能在实验室中保护蚊子不受疟疾原虫的感染。这个国际小组的作者推测,易患并传播疟疾的蚊子也许其免疫系统有缺陷。
真菌性质的极端转变
有些生活在土壤中的非致病霉菌被哺乳动物的肺吸入后,转变为致病的酵母,科学家现在发现了控制这个极端转变的基因。这项新研究的作者说,对控制“二态真菌”这类转变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也许对开发新的药物和疫苗有用。在美国,二态真菌每年能引起超过100万例感染,包括人类的肺炎。Julie Nemecek和同事发现,编码一对名为“组氨酸激酶”的蛋白复合体的基因,在几种二态真菌中能觉察出从土壤环境进入哺乳动物肺暖温环境的变化。这个古老的、进化保守的环境感应似乎参与控制很多真菌的特征,包括细胞壁和孢子的形成以及毒性因子的表达。当真菌觉察到环境的变化后,比如从土壤进入人类肺脏,它们的性质会改变。
稻瘟病菌如何侵入水稻
稻瘟病是影响世界上水稻产量的最严重的周期性发作病害,现在一项新研究的作者对该真菌如何入侵水稻提供了线索。这个名为稻瘟病菌的致病真菌形成一个专门的、半球形的名为“附着器”的感染结构,该结构侵入水稻植物的叶和茎。文章作者揭示,这个致病真菌在能感染水稻之前,其中的个别细胞必须选择性地死亡。科学家得出结论,真菌病原体能在感染宿主时用自噬相关的细胞死亡来进行细胞分化和重构。他们还提出,真菌孢子的自噬细胞死亡也许能成为一种用来确定稻瘟病发生的发育“检查站”。
观察纳米管的能量光谱
单壁碳纳米管是由具有半导体和金属性质的管形成的混合体,作为一个整体,人们不容区分出单个管的性质。现在,Matthew Sfeir和同事用两种不同的光谱学技术显现了单个纳米管的电子能量状态的具体变化和物理结构。该技术也许能用来预测微电子器件中某个纳米管如何工作。Sfeir和同事的试验证实了在半导体和金属纳米管中都有某种能量变化的出现,这些变化最早是在纳米管混合体中观察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