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科学》杂志4月21日内容精选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04-24 【字号: 小  中  大   


    封面专题:流感

    高度致病的禽流感病毒株H5N1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惊人的传播突出了人类面对新子类流感病毒出现的危险。本期《科学》专题部分的作者描述了我们能够将目前对H5N1禽流感毒株的关注用于建立一个长期的监视和对付类似的新兴传染病的国际基础设施的一些方法。专题部分包括一篇综述、几篇论文评述、一组新闻报道以及一篇社论,还包括几项曾在《科学特快》在线发表过的新研究的印刷版。

    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何时相连的?

    科学家说,太平洋和大西洋看起来是在大约4100万年前在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一个点连起来的,这比过去的许多估计要早,这项研究也许能使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造成约3400万年前南极洲冰川作用普遍出现的原因。这个名为德雷克海峡的通道的打开,被认为是南极绕极流(ACC)形成的关键的一步。如今,这个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流是南部海洋生产力的主要来源,而且人们认为ACC使温暖的海水不流向南极大陆。ACC也许通过在南极洲与较暖的低纬度水之间提供热隔离,在3400万年前南极冰架的形成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过去对德雷克海峡形成年代的估计最早为4900万年前,最迟为1700万年前,这就比较难分析德雷克海峡和ACC在南极洲冰川作用中起了什么作用。在这项新研究中,Howie Scher和Ellen Martin用来自鱼牙齿化石的同位素显示,来自太平洋的水在4100万年前通过德雷克海峡进入了大西洋。这比ACC 3500万年前形成的最后阶段以及早新生代温室气候变化后南极大陆主要冰架的生长都要早许多。

    钻穿地壳

    科学家首次钻穿了地壳层的一个完整序列,一直进入其下面的由岩浆固化而形成的原始火成岩层。这个“辉长岩层”位于地球大部分海底之下,确定辉长岩层的深度应该有利于了解中洋脊处地壳的形成和演化。Douglas Wilson和同事在东太平洋中脊附近钻了一个1.6公里深的通道,一直到辉长岩层。 由于靠近快速扩散的中洋脊,这个位置的地壳比较薄。文章作者说,确定出的辉长岩层深度证实了岩浆库在快速扩散的地壳下较浅处形成,辉长岩层是从岩浆库的下面被推上来的。这项新工作还提出,地震波的速度更多地受岩石的多孔性而不是类型控制。

    超导逻辑电路

    一个荷兰和德国小组在一个高温超导线路中设计出一个“触发器门”,这也许能成为用超导体做逻辑操作的一个有用的工具。超导体给逻辑操作提供了不可比拟的速度,但是大多数超导材料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所以它们在电子和逻辑线路中的应用一直不现实。研究人员曾提出高温超导体的非同寻常的量子力学性质也许在逻辑操作中有用,其中存储是以磁通量单位贮存的。Thomas Ortlepp和同事通过控制磁脉冲在高温超导线路中设计和测试了一个触发器门。

    保护基因研究的对象

    随着DNA测序变得更快、更便宜,科学家正在采集越来越多的个人DNA序列。目前,这些序列数据是“去识别”的,也就是说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是保密的,但是Amy L. McGuire和Richard A. Gibbs说,这样做已经不足以保护研究对象。在本期的《政策论坛》中,他们引用一个不久前的研究来说明这个问题,该研究发现只用75个单碱基对的不同(SNPs)就能确定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基因组。文章作者提出基因组测序研究应该被认为是人类对象研究,显然应该属于现有联邦政府规定的研究对象保护范围。他们还建议了一个新的知情同意程序,研究对象应该被告知他们的DNA将被如何分析,并有权决定允许哪些人共享他们的DNA数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