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7月14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5-07-15 【字号: 小  中  大   


    封面故事:Blimp1基因的新作用

    人类Blimp1基因和小鼠Blimp1基因是一个甲基转移酶家族的成员,这个家族包括眼癌的相互作用锌指基因RIZ。Blimp1是浆B-细胞分异的一种“总调节因子”,而浆B-细胞分异则是成年免疫系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令人吃惊的是,研究人员现在发现,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早的阶段,Blimp1在确定原始生殖细胞中也扮演一个关键角色。最初的原始生殖细胞从将形成身体其余部分的相邻细胞中隔离出来,最终进入发育中的胚胎的生殖腺中。Blimp1对于建立和维持原始生殖细胞的最初群体来说似乎是不可缺少的,它的这一功能部分是通过Hox基因的表达来完成的。本期封面所示为在early-streak 阶段的胚胎(上面)和在early-bud阶段的胚胎中的Blimp1阳性细胞。

    印度洋海啸遗留问题的新答案

    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和中国的GPS站的数据,为与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苏门答腊—安达曼“大逆冲”地震有关的一些未决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与地震有关的永久位移在距离该断层3000公里以外的地方被观测到,甚至在距离该断层400公里远的地方,位移也达到10厘米以上。地震造成的断裂由南向北迅速传播,GPS观测站的最后位移出现在该地震发生后10分钟内,从而排除了在断层上发生慢速“非地震滑动”的可能性。

    与心脏形成有关的一个“微RNA”目标

    “微RNA”抑制在一系列物种中抑制重要的发育调节分子的转化。事实证明,要识别特定“微RNA”目标和了解它们在调节发育中的作用都很困难。现在,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算法,来根据已知“微RNA”目标对的特点预测“微RNA”目标。以这种方法识别出的第一个目标是Hand2,它是促进心室心脏细胞增殖的一个转录因子。Hand2被miR-1-1当成目标,后者是一种专门在心肌和骨骼肌前体细胞中表达的“微RNA”。miR-1-1似乎在心脏形成过程中控制分异与增殖之间的平衡。

    “热木星”惹出的新问题

    当太阳系外行星首次被探测到时,人们发现它们很多都是“热木星”,即它们是运行轨道与其恒星的距离远远小于预测结果的巨型行星。现在,它们被认为已从其起点上向内迁移了。一个新发现的“热木星”为理论工作者出了更多难题。这个行星比木星稍大一些,其运行轨道靠近一个三恒星体系的主要恒星。但这个体系中的另外一对次级恒星与主要恒星的距离非常近,以至于将一个恒星周围的尘埃环(形成行星的原材料)的半径限制为只有这个“热木星”目前轨道半径的一半。而且,靠近恒星的地方的温度可能太高,无法形成巨型行星。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一些解释。

    一种对雌性有利的共生关系

    Wolbachia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细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而受到广泛研究。它在很多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体内形成遗传下来的共生性细胞内感染,通过阻止寄主精子使卵受精来“挽救”被感染的卵细胞,使其正常发育,这样便能赋予被感染的雌性一个生殖优势。该细菌能迅速入侵一个未被感染的种群,所以能潜在地引导有害基因进入昆虫体内,作为一种疾病控制手段。本期《自然》报告了产生对寄主表现型的这些影响的现象的一个新的方面,为我们了解该细菌引起库蚊(包括丝虫带菌者)杂交型之间不匹配的遗传机制提供了线索。

    儿时脑子最好使

    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中,在新生命出生后早期阶段,存在迅速的信息联合,而后从青少年时期到成年时期,信息的联合大大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机制我们并不知道。一般认为,经验导致联合数量的增加,这在新生命出生后早期阶段肯定是正确的,但对处在青春期的年轻小鼠所做的研究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相径庭的画面。长期的感觉剥夺可通过降低脊椎神经消除的速度来增加树状脊椎神经的数量(从而增加联合连接的数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似乎一个个体的经验越多,其大脑中联合消失的也会越多。这些结果突出反映了当儿童时期大脑能够胜任其工作的时候,一个人的经验在塑造神经连接中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转位酶

    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都含有大比例的转位子,能够通过一种转位酶的作用从基因组中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这样会损害寄主DNA,通常对寄主是没有好处的。那么为什么存在那么多的转位子版本呢?任何一种生物中的第一例发挥一种重要的寄主功能的转位子一样的基因,都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意外的是,从拟南芥分离出来的转位酶DAYSLEEPER基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该工作表明,转位酶可被寄主驯化,作为基因调控的一个新机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