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
国际极地年
极地储藏了有关过去和现在气候的大量信息,也能为未来的气候提供线索。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本月启动了一个为时两年的名为国际极地年的项目,集中力量来研究北极和南极地区。了解曾经发生过什么,将为未来会发生什么提供线索。本期《科学》发表的论文描述了影响我们星球的生态和生物化学循环的极地过程,包括冰盖物质平衡、海平面上升以及大气化学等。
雷达揭秘火星地下冰层
Jeffrey J. Plaut和一个国际小组报告说,对火星南极堆积沉淀层的雷达分析揭示,这些巨大结构的成分是纯水冰,如果将其分布到全球,足以形成11米深的水层。研究小组用“火星快车轨道器”上的火星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高新雷达(简称MARSIS)装置穿射到南极沉积层的底部,对该区域作了详细的测绘。该小组过去曾对火星北极做过类似的观察。雷达能基本不衰减地穿过冰层,意味着冰几乎是纯水的。研究人员探测了沉积层的底部,发现在极地300公里以内有一组埋在下面的洼地,可能是过去撞击形成的陨石坑。这些沉积层本身不对称而且不均匀。
S1P分子帮免疫细胞进入循环系统
一项可能帮助移植患者设计免疫抑制药物的新研究发现,一个帮助新的免疫细胞从脾脏和淋巴结进入身体的循环系统的强有力的信号发生分子有两个不同的来源。统称为淋巴细胞的免疫系统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胸腺、脾脏和淋巴结中发育后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一个叫S1P的分子帮助淋巴细胞进入循环,是目前正在临床试验的免疫抑制和自身免疫药物的靶标。Rajita Pappu和同事现在揭示,帮助淋巴细胞进入血液的S1P分子来自红血细胞,而帮助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系统的S1P另有来源。这些供给使淋巴细胞跟随一个淋巴组织和两个循环系统之间的梯度。该发现也许能帮助改进免疫抑制和S1P路径激活的方法。
对流层气溶胶量下降
Michael I. Mishchenko和同事在本期一篇简报中报告说,离地球表面最近的大气层—对流层中的气溶胶量在过去十年中降低了。大气气溶胶在气候变化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其长期趋势,研究人员分析了从1981年到2005年全球卫星对海洋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简称AOT)估计的最长连续记录。这些数据来自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的改进甚高分辨率辐射仪的记录。研究人员估计从1991年到2005年气溶胶层减少了约2%,他们也期待着用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08年发射升空的Glory项目中一部分气溶胶偏振测量感应器,来监测人类活动产生的太空气溶胶的趋势。
生命的第一个遗传分子是怎样的?
新研究为生命的第一个遗传分子可能是什么样的提供了线索。生物都靠由DNA组成的基因和蛋白质酶来实现细胞功能的。大约40年前,研究人员提出“RNA世界”的假说,他们认为在生命的最初,RNA可能出现在基因和酶之前,因为RNA既能催化反应也包含遗传信息,所以第一个遗传分子是能自我拷贝的RNA。虽然自然界中没有能将RNA分子连接起来的RNA酶,而这是RNA世界的一个关键的必要条件,但是研究人员合成了这样一个酶。现在Michael P. Robertson和William G. Scott确定出这个被称为“连接核酶”的结构。其活性点的结构提示,该核酶用已知的自然界核酶所用的生物化学战略。一篇相关的研究评述进一步讨论了这些发现。
(郝炘/译,详细内容见www.scienc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