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学》
药物与基因治疗协同作用
Yi-Yan Yang和同事在10月号的《自然—材料学》上报告说,药物和基因治疗的共同作用能够治疗癌症,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在单个患者的身上已有提高。除了有潜力成为效果更佳的治疗方法外,达到这种协同作用的效果还意味着可以减少抗癌药物的剂量。
Yang和同事用一种聚合物制成了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纳米颗粒,这种颗粒的一面具有亲水性,另一面具有亲油性。当被置入水溶液中时,这种聚合物会自然形成纳米颗粒,其亲油的一面内陷进核心,而亲水的一面形成颗粒的外围。如果亲油性药物被放入溶液中,它就会被组合进颗粒的核心。反之,颗粒的外壳可用于结合DNA或RNA。
研究人员让纳米颗粒承载上抗癌药物和治疗性基因,再将它们注射到小鼠的肿瘤中,他们发现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显著慢下来了。
《自然—免疫学》
控制炎症的新战略
在11月号的《自然—免疫学》期刊上,研究人员报告了以前不为人知的一种免疫反应终止方法。
免疫反应是为了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并排除危险的肿瘤细胞等问题,但是,一旦威胁被摧毁,免疫反应就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失去控制,免疫活动就会导致自体免疫疾病,也就是说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身体中的健康组织。
免疫系统采取许多策略来关闭免疫反应,其中一个就是信号细胞的死亡。Charles Serhan和同事在小鼠和人体中发现,垂死的免疫细胞表达出一种表面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像“海绵”一样“吸收”刺激炎症反应的因子。新发现突出了以前未曾料到的垂死细胞的作用,并鉴别出一种控制或中止潜在有害免疫反应的新方法。新发现有望提供一种抑止慢性炎症的战略,方法就是诱导免疫反应的终止。
《自然—遗传学》
一步实现克隆
研究人员首次报告了利用已分化细胞作为核供体一步实现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他们的论文发表在11月号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粒细胞是指细胞质中含有颗粒的一类白细胞,新研究显示,与未分化的血干细胞相比,用全分化的粒细胞培育克隆小鼠的效率要高得多。
体细胞核移植是培育克隆动物的一种典型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将供体的细胞核注入去除细胞核的卵子中。以前的研究指出,只能用已经分化的细胞来培育克隆小鼠,而且这个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的早期胚胎被用于产生胚胎干细胞,其次,再将它们注入另一个受体胚胎中。其他的研究也指出,胚胎干细胞的有效性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细胞。
Yang和同事将取自不同分化阶段的血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供体卵子中,他们报告说,与血干细胞相比,粒细胞的细胞核能更高效地培育出克隆胚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培育出两只活的小鼠,但出生后不久就死亡了。Yang和同事发现,经过一步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用一个来自成体动物的非分裂、全分化细胞可培育出活的克隆小鼠。他们相信自己的新发现与目前有关成体干细胞作为克隆供体的有效性研究的结论不一致。
《自然—遗传学》
鉴别新癌症易感基因
携带 BRIP1基因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正常女性的2倍,这是研究人员在11月号的《自然—遗传学》上报告的。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在女性一生的时间里,BRCA1、BRCA2和TP53这三种基因的变异会大大增加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如,携带BRCA 变异基因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50%~80%。其他两个基因CHEK2和ATM 的变异也会增加相当的患病风险。
Nazneen Rahman和同事对1212位患乳腺癌的女性进行了筛选,她们没有携带会导致 BRIP1基因的变异的BRCA1和BRCA2变异基因。他们报告说,受试者中有9位携带了 BRIP1变异基因,这种基因会抑止 BRIP1蛋白质。在另一控制组中,有2018位没有患乳腺癌的女性,其中只有2位没有表现出这种基因的变异。
Rahman和同事估计,充分考虑来自控制组和患者的家族信息,可以认为BRIP1变异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了近2倍,因此,BRIP1可与基因CHEK2和ATM列入同一等级。他们相信,发生在这些所谓“低外显性”易感基因中的变异可能会与其他变异或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也是形成家族性乳腺癌的一小部分原因。与其他风险基因一样,BRIP1与DNA的修复有关,因此,新发现支持这样的观点:未修复的DNA损害是诱发乳腺癌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
(王丹红/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