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4月27日英国《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04-28 【字号: 小  中  大   

    CRP蛋白与心脏病治疗

    C-活性蛋白(CRP)是炎症和感染等症状的一个临床标记,但它也与受损的细胞结合,激发其补体(即参与免疫反应的血清蛋白复合物)。由补体调控的炎症反应加重心脏病中的组织损伤,人类CRP在一个急性心肌梗塞的大鼠模型中通过一个依赖于补体的机制加重损伤程度。这些发现表明,CRP是以保护心脏为目的的药物的一个可能的作用目标。Pepys等人因此便设计了一种专门抑制CRP的小分子抑制剂。这种“回文结构”的化合物的5个分子被面对面排列的两个五聚CRP分子所结合,如本期封面图片上该复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所示。该抑制剂完全阻断人类CRP 在正经历急性心肌梗塞的大鼠身上的不良作用,说明早期通过治疗手段抑制CRP,也许对心脏病患者有好处。

    关于太阳系巨型行星

    轨道倾角的新观点

    太阳系的巨型行星在相当奇特的轨道上运行,因为它们的轨道都有很大的倾斜度,即它们的旋转轴相对于轨道平面都有一个很大的倾角。它们的倾斜度的形成,曾被认为是由于几十亿年前在太阳系外层与地球大小的小行星发生了擦边碰撞。但这种假设不能解释所有观测结果。Adrián Brunini提出了另一个模型,按照该模型,这些巨型行星是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引力相互作用获得很大倾斜度的。这个新的模拟结果为关于太阳系动态的一个模型提供了支持,后者认为,这些巨型行星在经过长期稳定之后迅速迁移到了新位置。

    关于“应变硬化”机理的新理论

    “应变硬化”(也称为“加工硬化”)是工程师们所非常看重的晶体材料的一个性质,它指的是,在施加负荷的情况下,高强度材料会变得更强。多年来,“应变硬化”被认为来自成对位移碰撞,在这种碰撞过程中,相互交叉的位移形成产生强度的接合点。现在,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小组发现,该理论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多体位移相互作用”。以用钼晶体所做实验为依据的新的模拟结果表明,晶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硬化,是因为位移线三个一组捆绑在一起,变成很紧的结,这些结形成多个接合点。

    雨量变化的重建模型

    气候变暖可能会明显改变全球雨量及其分布,而且还可以说,降雨的改变对人类生计及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要大于气温的改变。研究人员利用由树木年轮获得的一个以年为分辨率的氧同位素记录,来生成巴基斯坦北部山区降雨量变化的一个千年尺度的重建模型。所获得的数据显示,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降雨量有明显增加,使这一时期成为过去千年间最湿润的时期。与其他气候重建模型所做的比较表明,水文周期有大尺度的强化,这与工业化和全球变暖的开始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种变化前所未有的幅度足以说明,人类活动对变化的出现是有贡献的。

    脊椎动物的祖先有鳃囊

    鳃囊见于现存的“圆口纲脊椎动物” 和它们的化石祖先。人们早就怀疑所有无颌脊椎动物都有这种鳃囊,但一直缺乏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观点。现在,研究人员在一个保存完好的、距今3.7亿年前的Endeiolepis化石中发现了七鳃鳗一样的鳃。这种动物被称为“裸露的无甲类”,因为其身上没有鳞片,所以可能是滑溜的。无甲类是处在演化树根部的有颌类,即与有颌脊椎动物的关系比与圆口纲脊椎动物的关系更近的无颌脊椎动物,所以该发现说明,鳃囊过去曾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后来在有颌脊椎动物身上消失了。

    (田天/编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