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队员们走下“雪龙”号

4月8日,“雪龙”号停靠在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新华社记者 裴 鑫摄
历经163天、总共2.84万海里(其中冰区3900余海里)的航程,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凯旋。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共执行了31项科学考察项目及16项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任务。在南极昆仑站,队员们完成了昆仑站深冰芯钻探孔100米导向管的安装,并钻取了顶部120米的冰芯,这标志着昆仑站深冰芯钻探前期准备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已经完成。考察队员还在昆仑站顺利安装并成功调试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南极巡天望远镜”。
此次科考中,中国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大洋考察,考察队员成功完成了南极半岛46个站位的调查,收集了约8500个样品和基本数据。
目前,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中的29名越冬队员仍然坚守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
延伸阅读
最大光学望远镜 南极登巅巡天监测银河系
我国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在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成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之巅”,安装在昆仑站,目前已可以通过卫星通讯进行远程遥控,实现全自动、连续监测银河系内的上亿颗恒星,并能够用来搜寻太阳系外行星。据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商朝晖介绍,我国计划在昆仑站安装3台“南极巡天望远镜”。首台主镜口径68厘米,有效通光口径50厘米,采用了我国创新设计的大视场折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具备指向、跟踪和调焦等现代望远镜的所有功能,是目前南极最大的光学望远镜。
新建极地破冰船2014年投用考察南北极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翁立新8日在此间介绍,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目前已完成概念设计,新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下水“服役”,与“雪龙”号一起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据悉,我国新建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轻载排水量8000吨级,续航力20000海里,自持力60天;作业航速约0-15节,常用航速12-15节,设计破冰厚度不低于1.5米,连续破冰速度2-3节,船上将装备船载直升机。同时,我国还计划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进行大修,初步定于2013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