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中国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首次发表
  文章来源:新华网 仇逸、沈杨 发布时间:2011-09-05 【字号: 小  中  大   

陈赛娟院士领导的研究组日前在《血液》(Blood)杂志发表了对118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基因突变检测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这是科学家首次发表中国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风险调整治疗及靶向治疗打下基础。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组临床表现及预后转归差异很大的疾病,尽管细胞遗传学是其独立的预后标志,但约有半数以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缺乏特征性的染色体变化。分子学标志对于进一步划分这些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为进一步的风险调整治疗及靶向治疗打下基础。

陈赛娟院士的研究组通过全基因测序、多重PCR及RT-PCR等技术检测了118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基因突变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在核型大致正常的605例患者中,74.7%的患者至少出现1次突变。同时研究组还发现了13种新的潜在的DNMT3A突变。应用这些分子标志,可以将核型大致正常的605例患者分成3个不同的预后组。

研究首次发表了在中国人群中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的结果,是迄今为止检测基因突变最为全面的研究,尤其结论采用4个独特的基因突变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进行分层,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及靶向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研究首次将与甲基化调节相关的基因突变列为第三类突变,提出了这些突变在预后指导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推广转化医学具有积极的价值。

据介绍,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