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
  文章来源:新华社 吴晶晶 发布时间:2011-08-26 【字号: 小  中  大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维森8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已竣工验收。这一工程和西部测图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

“1:5万更新工程实现了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80%的已有1:5万地形图数据‘从有到优、从旧到新’。这一工程和西部测图工程的全面竣工,实现了中国国家基本图——1:5万地形图对我国全部陆地国土的全面覆盖,是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李维森表示,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国土范围的24182幅最新1:5万地形图数据及数据库即日起可以向各方面提供使用。

1:5万地形图是要求覆盖全部国土范围的精度最高的地形图。我国于2006年初建成的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是通过数字化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测制的纸质1:5万、1:10万地形图形成的,在信息鲜活程度、内容丰富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据介绍,此次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累计投入6000多人次,行程约1600万公里,完成了20多万张航空照片和8000多景卫星遥感影像的信息处理,录入了近600万条地名,描绘了1.4亿个地理要素,使信息要素由原来的101类增加到437类,数据内容详尽程度翻了一番多。

“大面积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建立公认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成熟的成套技术装备。”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表示,这个项目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构建了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更新技术体系,使我国居于国际上此类工作的先进之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指出,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我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提高了20至30年,达到了5年之内。据了解,在同类国土规模的国家中,美国的现势性约在10年,而俄罗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还没完全建库,可以说我们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