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科学家主导完成马铃薯基因组测序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潘希 发布时间:2011-07-18 【字号: 小  中  大   

7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公布,经过6年努力,由14个国家97名研究人员组成的“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国际协作组”日前完成了马铃薯基因组测序。由中方团队主导的这项研究,奠定了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7月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马铃薯全基因组序列图和生物学分析。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组成的中国马铃薯基因组项目团队在这项成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屈冬玉是国际协作组的发起人和中方项目主持人,中方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蔬菜所黄三文博士是论文三名通信作者之一。

研究人员对马铃薯基因组进行了细致的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基因组共包含约39000个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马铃薯是通过薯块繁殖的,属于营养繁殖作物,具有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对基因组的分析初步揭示了马铃薯自交衰退的基因组学基础。

“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我们发现了薯块生长发育和病虫害抗性的重要基因。”屈冬玉表示,“此外,这项研究也为进一步了解双子叶植物的进化路径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新知识。”

屈冬玉介绍,马铃薯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面积接近9000万亩,总产量约900亿公斤,然而马铃薯单产水平每亩约1000公斤,只有先进国家如荷兰的1/3。通过全基因组设计育种,马铃薯育种专家们将能够加速培育高产、高营养和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目前,马铃薯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和分子设计育种体系的开发是关键,同时,还要加强与常规育种的结合,从而加速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屈冬玉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