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研究发现:血清素与血清神经元或可调控哺乳动物性取向
  文章来源:科学网 张笑 发布时间:2011-03-24 【字号: 小  中  大   

虽然雄性如何选择交配对象一直都是社交行为中被重点关注的问题,但科学家还未能从分子和细胞作用机制上解释哺乳动物性取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在哺乳动物性取向中具有重要作用。野生型雄性小鼠的正常性取向为雌性,虽然缺少中枢血清神经元一般不会导致小鼠嗅觉和信息素感应功能出现缺陷,但小鼠的性取向会因此丧失。该研究通过将大脑中5-HT合成第一步所需要的色氨酸羟化酶2(Tph2)从小鼠中敲除,以考察5-HT的作用。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往小鼠体内注射中间体5-羟基色氨酸(5-HTP)(该物质可绕过Tph2将5-HT恢复到野生型小鼠的正常水平),35分钟后,Tph2被敲除的小鼠性取向恢复正常。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在成体大脑中的5-HT和血清神经元可能对哺乳动物性取向具有调控作用。

该研究于3月23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