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武汉:“科普日”活动让孩子种下崇尚科学的种子
  文章来源:新华网 廖君 发布时间:2010-09-20 【字号: 小  中  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俗语,也是由DNA决定的。”18日是今年“全国科普日”,一堂别开生面的“试验课”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授课的是华中农大院士、教授,听课的则是武汉近百名小学生。

听院士专家上课是“未来科学家班”活动的一部分。华中农大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参加“未来科学家班”的学生,是学校从近千名报名的小学生中,通过测试挑选出真正对科学感兴趣的孩子。“未来科学家班”由华中农大教授担任班主任,学校院士担任顾问,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华中农大校内各类学科生产实习基地、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场馆,听取科学家报告,亲身参与动植物试验等。

记者在华农国家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试验室看到,小学生们正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基因组,植物是大家平常吃的小白菜,将剪碎的白菜叶放在研钵中,倒入冒着白烟的液氮,把叶片全部搅碎。看着白菜叶变成粉末状,小朋友们十分惊讶,不停地询问指导老师,叶肉去哪里了?基因是什么样子的?尽管试验程序十分繁琐,但这些才10多岁的小朋友们都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老师布置的每一道工序。

梨园小学学生李弈辰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都生长在城市,对动、植物都比较陌生。更不要说走进大学试验室,和大学教授一起亲自操作试验了。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不仅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发现的精神,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一粒崇尚科学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树立探索科学的决心。

随后,小学生们还参观了“标本馆”,一些农作物的标本让学生们流连忘返,不愿离开。“以1粒种子为例,大概能长出10条穗,每条穗接100个种子,这样就可以收获1000颗种子。”“哇,这么多呀,那我们家就可以不用买米了。”一个小学生的话引起家长们的阵阵笑声。

国家级教学名师、华农生科院博士生导师郑用琏教授表示,希望通过这些科普宣传活动,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的神奇和秘密,从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逐渐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快乐成长。

据了解,武汉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18日到24日举行。这期间,武汉科技馆将免费开放,武汉市还将开展近百项科普宣传活动,包括“院士专家进校园”系列报告会、《地外行星》科普展览、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