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国有望2015年实现“数字化”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杨纯 发布时间:2010-09-15 【字号: 小  中  大   

今天,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的“数字城市中国行”启动仪式上,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表示:“近两年,国家测绘局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2个城市(区)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和推广工作,约占全国地级市总数的1/3。预计到2015年,完成全国地级市和有条件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基本建成数字中国。”

徐德明说,数字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自2006年至2008年,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40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一批大中城市的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建成并初步实现了按需更新,建成了一批交通管理、市政服务、地下管网、公安消防等方面基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扭转了城市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匮乏的局面。同时,在促进科学决策、精细管理、高效服务、低碳生活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数字城市中国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数字城市建设,使更多人认识数字城市、支持数字城市、喜欢数字城市。

据悉,数字中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指对中国的一切自然资源信息与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它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手段,把海量信息数字化,加载在地理信息框架上,在计算机空间中进行虚拟表现;它是一项开放式的复杂系统,需要着力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共享信息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