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中国首台深井探测机器人在武汉研制成功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徐金波、朱代炼、康萍 发布时间:2010-08-19 【字号: 小  中  大   

由武桥重工和上海交大历时7年联合研制的中国首台深井探测机器人,18日在四川锦屏水电站地区海拔2000米地下岩层实验成功。此项成果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对地下深层复杂地质环境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深井地应力测量空白,创造了全球领先水平。

据武桥重工负责此项研究的国家级专家涂光骞18日介绍,该机器人呈圆筒形,主要由“大脑”、“躯体”和“触角”组成,“大脑”为地面控制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和控制该机器人的地下活动。

在四川锦屏水电站海拔2000米的地下岩层,电脑显示器对机器人的活动一目了然:机器人深入到预定深度之后,各“触角”轮番上阵,支撑固定位置、打扫岩面、吹干、磨平、喷涂粘胶、粘贴应力片、测量应力,所有功能一气呵成,半个小时就收到了第一组数据,现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深井探测机器人学名为地应力测井机器人,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该技术将主要用于地壳稳定性分析,地质构造,水库、水坝的地质分析,并对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能起到预测和预防的作用。

“上天容易入地难”,涂光骞介绍说。目前,国际上对深井探测的方法主要为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但这些方法均无法提供精确的地下岩石应力情况,深井地应力测量是一个全球性技术难题。此次中国研制的地应力测井机器人直径不足200毫米,很好的解决了测量的精确性。

今年5月中旬,深井探测机器人在武桥重工首露“真容”,并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展示了全部功能。此次在四川锦屏水电站的实验,是该机器人首次进入工程应用阶段并取得成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