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国翼龙研究近年取得显著进展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操秀英 发布时间:2010-08-10 【字号: 小  中  大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翼龙化石12科34属,不仅是数量,近15年来,我国翼龙研究在种类、保护状态及研究水平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8月6日开幕的第三届国际翼龙学术研讨会上如是说。

他说,我国是翼龙化石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翼龙研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自1964年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院士首次正式记述了产自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纪世地层翼龙化石——魏氏准噶尔翼龙后,我国各地在中生代陆相沉积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翼龙类化石。近年来,我国在翼龙研究领域有两项重大发现: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中发现的含胚胎的翼龙革质蛋化石,在辽西中侏罗世髫髻山组中发现的、介于原始的喙嘴龙类与进化的翼手龙类之间的过渡类型达尔文翼龙,均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反响。

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主席、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大卫·霍恩表示,中国这些翼龙化石的发现,使人类对这些飞行的爬行动物的古生物学和演化历史理解更加深入,这也是此次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前两次会议分别于2001年、2007年在法国和德国召开。

据介绍,为期5天的会议中,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及国内的近20名与会者,将重点讨论翼龙的起源与演化,翼龙的系统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翼龙的埋藏学,沉积学及与之有关的保存环境,生态系统及同期的动植物群的研究等议题。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办。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