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国提出和制定的物联网领域首个国际规范发布
  文章来源:新华社 朱立毅 发布时间:2010-08-10 【字号: 小  中  大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9日通报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日前正式发布了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这是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首个由我国提出并推动制定,并由ISO正式发布的可公开提供的规范。

据国家标准委介绍,这个规范的全称为《ISO/PAS 18186: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它是在我国国家标准《供应链监控用集装箱电子箱封应用技术规范》(GB/T23678-2009)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它的推广有助于加速开发低成本、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集装箱电子装置,将对提升国际集装箱安全运输水平发挥作用。

这套集装箱货运标签系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舶运营公司、海关和商检等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货运状态信息,实现集装箱运输信息由“告知”到“感知”的变革,对提高集装箱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委介绍说,国际标准化组织可公开提供的规范(ISO/PAS)是为了满足市场和新技术快速发展需要,由ISO正式发布的一种准国际标准的规范性文件。

近年来,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已承担45个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工作,担任24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职务。由我国提出或推动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21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达96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