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西昌卫星中心成世界一流发射场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强静雅、张晓霞、邓孟 发布时间:2010-08-03 【字号: 小  中  大   

8月1日凌晨5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该中心组建40年来,已先后将56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综合发射能力实现六大跃升,跻身于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行列。

——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1984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只能使用长征三号一种型号火箭,运载1400多公斤的有效载荷。如今,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二号丙等6种型号火箭,可将有效载荷从数十公斤至数千公斤不等的卫星送入太空。

——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2004年4月1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采用北射向发射,成功将两颗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后,这个中心逐步具备不同射向发射能力。

——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航天器。随着发射设备设施的逐步升级,实现了从发射单一轨道卫星到发射高中低多种不同轨道卫星的跃升。

——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际商业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最早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的航天器发射场。从1990年至今,先后将“亚洲一号”“澳星”“委内瑞拉一号”等近20颗国际商务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从每年最多执行3次发射任务到年发射能力达到10颗以上。目前,该中心拥有两座现代化的发射工位,具备三星两箭并行测试能力,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完成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后,从火箭进场到实施发射最短时间可达21天。

——从测试发射的近控模式到远控模式。近年来,随着火箭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网的建立,实现了火箭、卫星的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具备了指挥显示、信息交换、数据处理、实时监测、计算机辅助决策等诸多功能,安全性及数字化、信息化控制水平大大增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