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武大中南医院首创治疗病毒性肝炎化学药物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鲁伟、高翔、张全友 发布时间:2010-07-27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专家胡汉昆等发明的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双环醇缬氨酸酯,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通知书。该发明作为全球首创1.1类化学药物,为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多发、常见、感染性疾病,研究开发临床疗效更显著和作用机制更优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副作用小、市场前景大的防治药物,是我国新药药物研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中的主要任务。

目前,降低转氨酶的主要药物是双环醇。双环醇具有明显的肝细胞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抗肝炎病毒作用,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移酶升高。但双环醇系难溶性药物,普通片剂口服生物利用度小于9%,临床应用个体差异显著,疗效不稳定,不利于其治疗效果的发挥。而缬氨酸酯常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等疾病。

为解决双环醇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疗效不稳定的缺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专家胡汉昆等联合武汉药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过3年研究,成功将双环醇和缬氨酸酯创造性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化学结构,研究制备出全新的药物:双环醇化合物——双环醇缬氨酸酯。该药物既解决了双环醇因溶解性低导致的治疗效果稳定发挥的问题,在降低转氨酶的同时也提供了病毒性肝炎病人必需的缬氨酸。双效齐发,以期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据了解,该新药还在申请世界PCT专利协议,以及发达国家和肝炎高发国家的专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