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哈工大利用薯渣获高品质蛋白饲料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好诚 发布时间:2010-06-30 【字号: 小  中  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最近推出一种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新工艺方法,该工艺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获得粗蛋白含量超过42%的高品质蛋白质饲料,同时把70%以上的SO42-转化为含硫氨基酸,SO32-离子的去除率达到100%。

马铃薯淀粉企业在生产淀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薯渣和污水,并有可能任意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危及到马铃薯淀粉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每年产生的薯渣超过340万吨,汁水6600多万吨,如何解决薯渣、汁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一直是业界关心的重要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教授杨谦课题组,根据淀粉废渣的成分和理化特性,广泛采集和筛选了微生物菌种,并应用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对其中优秀的菌种菌株进行生物工程改造,成功转化出薯渣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成分,获得了粗蛋白含量超过42%的高品质蛋白质饲料。这种单细胞蛋白饲料营养物质丰富,菌体蛋白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5%~45%,其中氨基酸组分齐全,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同时富含酶类、核酸、维生素、无机盐和促进动物生长因子、生物学价值优于植物蛋白饲料,可以替代豆粕和鱼粉。经哈医大等检测安全无毒、富有营养,达到并超过豆粕饲料的营养价值,

有关专家评价,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对淀粉废渣和汁水进行处理的工艺方法,在消除薯渣严重污染的同时还可实现薯渣的资源化,从根本上解决了薯渣和汁水处理的难题,填补了国内外利用薯渣生物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技术的空白。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完成了实验室研究、中试、生产规模试验,并在大兴安岭丽雪精淀粉公司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对马铃薯薯渣与汁水的处理规模达到15万吨/年,生产细胞蛋白饲料规模超过6720吨/年。中国马铃薯淀粉工业协会已将此技术列入推广计划,将在全国1000多家马铃薯淀粉企业中应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