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中德科学教育年落幕
中德将携手研发电动汽车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0-06-04 【字号: 小  中  大   

以“求知同道”为主题的“中德科学教育年”6月2日在上海世博园“德中同行之家”落下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与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部长安妮特·沙万出席仪式。

据了解,启动于去年3月的“中德科学教育年”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科学年活动。共举办了150多项中德交流合作,重点涉及两国在高等和职业教育以及气候、能源、健康、纳米技术等尖端科研领域的合作。

万钢在致辞时表示,今后此类活动还会延续下去并希望它能扩展到中国各大城市甚至是农村,扩展到各行各业。他认为,中德未来的合作将应对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气候、能源、粮食、健康等,这需要两国的科技工作者为了一个同样的目标来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两国和世界的前行。万钢表示,中国科技部与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将继续合作,寻找共同感兴趣、并对世界有影响的领域,例如风能和电动汽车等。

安妮特·沙万表示,一年来双方加强了在科学未来课题方面的合作,例如气候调查、可再生能源研究、环境技术以及传染病等。此外,还进一步扩大了两国高校间的合作,对职业培训提供了大力支持。相信德中两国日后在科研教育等领域一定会有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又讯 作为“中德科学教育年”重大活动之一,“中德电动汽车论坛”6月2日在上海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部长安妮特·沙万出席论坛,共同为“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揭幕,并代表双方签署《中德电动汽车科学合作备忘录》。

论坛上,来自两国的政府官员、高校汽车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电动汽车未来发展交流经验,发表见解。据介绍,在同济大学挂牌的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将集结以慕尼黑技术大学为代表的6所德国大学,以及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4所中国大学的研究力量,围绕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池和电控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和示范运营模式,以及电动汽车客户基础等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协调中德双方官、产、学、研各界力量,形成电动汽车开发及产业化推广的良好合作机制。作为首个合作项目,研究中心将研发基于中国和德国目前消费者需求,在汽车结构、驱动形式、车载能源、智能控制等方面都有极大创新的新型电动汽车。6所德国大学与4所中国大学签署了《中德高校关于电动汽车领域联合研究的备忘录》,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研发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框架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