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文从国家测绘局了解到,最新修订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已于5月10日正式印发,在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强化了保密要求。《标准》实施后首批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资质单位证书将于6月颁发。 相比原来《标准》,新《标准》在五个方面做了调整:
一是重新划分了互联网地图服务的专业范围。分为地图搜索、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标注服务和地图下载、复制服务、地图发送、引用服务四项。
二是适度放宽了对地图制图人员的硬性考核。由于专事互联网地图开发利用的企业没有或者很少有测绘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此情况,新《标准》规定,只要互联网地图服务从业单位具备相应数量的地图制图人员或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均符合要求。
三是强化了保密管理要求。互联网地图使用的高清晰卫星影像大多来源于国外,对国家安全隐患巨大;版图描绘错误的“问题地图”不断出现,有单位和个人把敏感、不宜公开、甚至是涉密的地理坐标数据信息标注在互联网地图上,这些互联网地图服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危害到国家安全、民族尊严,政治影响恶劣。针对此情况,新《标准》在安全审校人员、地图数据使用、保密管理制度等原有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增设了档案管理方面的人员、制度、机构、装备、安全等考核指标。
四是调整了质量管理考核。由于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不适用于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新《标准》制定了针对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规定由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
五是取消了业绩考核指标。由于传统的项目合同、服务总值不适用于互联网地图服务业绩考核,同时还没有针对互联网地图服务的权威、科学、适用的业绩考核办法,因此新《标准》取消了业绩考核指标。
新《标准》将资质划分为甲、乙两级,并首次将手机、掌上电脑等无线互联网络调用的地图等纳入互联网地图管理范围。截至今年12月底,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将对没有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但仍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的单位,按照无证测绘进行依法查处,并向社会曝光。对于违法情节严重的地图服务网站,国家测绘局将联合有关部门,依法对相关网站进行处理。 |